113國中會考專區 – 聯合學苑
2024年度國中教育會考時間為112年5月18日及19日,聯合學苑設立113國中教育會考複習專區,由聯合報寫作教室教師、與各校專業教師指點考生最新寫作命題趨勢、寫作方向及策略技巧,協助考生事半功倍拿高分。
線上直播講座
為提升學生會考作文審題、題材構思、文章組織與布局能力,奠定寫作基礎,培養高分要領,聯合學苑與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處共同舉辦「會考作文高效提分策略會考作文直播課」。
直播講座預計採用Google Meet教室,教室連結:
主辦單位除開設主要教室外,額外設置新北市專屬教室,由縣市教育局處轉知轄下學校公告。
(會議室將於18:30開啟,每間教室上限250人)
會考作文提分術
會考寫作技巧
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期望透過各類寫作類型,評量國中畢業學生表達見聞與思想的能力,其中包含立意取材、結構組織、遣詞造句及標點符號等寫作能力。更多評分重點可參考 國中教育會考網站。
作文選材別踩雷!【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 吳玫香老師╱撰寫】
在一個假日午後,你終於可以偷個閒上網追劇,然而面對琳瑯滿目的電視劇,究竟什麼樣的題材才能獲得你的青睞?肯定要別出心裁,如此方能令人耳目一新。
寫作材料的選擇也是如此。試想每位閱卷委員須在幾天內批閱上千名考生的文章,且每位考生書寫的題目全然相同,選材若缺乏新意,怎能脫穎而出?那麼有新意的選材從何而來?應從細心的觀察中來、從多元的閱讀中來。
觀察是寫作的基石。在生活中發生的一切大小事,皆能成為我們書寫的對象與素材。學習在看似平凡的生活當中,深入觀察、用心感受,才能從平淡中見新奇,翻轉出新的觀看視角。以〈生活中的小火花〉題目為例,一學生選取了平時嚴肅的父親某日為她送傘的事作素材:「我接過那把傘,傘柄還有著因久握而留下的,父親的溫度。那深深的夜中,屬於東方父親的愛包裹著我。……而累了好久的心靈,在那一日,小小的火花中,得到了莫大的救贖。」文中以細膩的觀察帶出深切的感受,使材料達到以小見大的效果。
閱讀能填補生命的空缺。以中學生來看,多數人的生活經驗是相近的,有特殊經驗者畢竟是少數,而多元的閱讀,恰能補足這一塊。無論是閱讀時下流行的電影、電視劇、報章雜誌的熱門議題,或是各類專書等,都有助於開拓我們的新視野。以2017年的會考寫作測驗題目〈在這樣的傳統習俗裡,我看見……〉為例,當時適逢《通靈少女》電視劇的播出,劇中有許多通靈驅魔,超渡祭改的橋段,因此看過此劇的考生,或可透過主角的觀點,從宮廟文化的傳統習俗中,領略出「面對生命中的種種無常,還能夠坦然微笑」,才是更重要的超能力。
選材除了要有新意,還要避免踩雷!以下幾種選材,較不適用於考試作文:一、含有政治色彩的題材;二、具爭議性的題材;三、男女情愛的題材。政治議題與具爭議性的題材內容本就是見仁見智,易因閱卷者的主觀見解不同而影響分數;而青少年的情愛題材,較難打動年長者,故也應儘量避免為佳。
寫到離題了!怎麼辦?【作家 張日郡╱撰寫】
「離題,怎麼辦?」我在收集同學的寫作問題時,不少同學對此感到相當困擾。我認為這個問題的核心,還是和「審題」有很大的關係。
作家林明進老師曾提出幾個審題常犯的毛病,如看錯題目、誤解題意、忽視特徵、偏離範圍、重心不明、顧此失彼等等。以國寫題目為例,談寬與深,就不能只側重寬或深;舉重若輕,就不能舉輕若輕、舉重若重,得明辨輕重之別;我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也不可是兩個字、一個詞;當我打開課本,那麼小說、漫畫及電影就只能是佐證材料,而非主要寫作材料;靜夜情懷,千萬不要熬到「日出」才有動人的情懷……。
當然,也有同學有這樣的困擾:「寫到一半離題怎麼辦?」其實,唯有動筆前的仔細審題,花個五分鐘反覆閱讀、畫關鍵字、審視要旨、策劃結構,才有可能避免半途「離題」,進退失據,大意失荊州。至於如何增加審題技巧,同學可自學,上網查找資料,自行練習補強。
其次,或有同學內心會預設讀者立場,「老師,這個題目您究竟想聽什麼樣的答案?」其實,你愈想寫得「正確」一些,反而愈容易偏離你的真實情意與故事主軸。你的情意來源,應當不是你看不見的或不認識的評閱老師,而是來自於你自己的真實人際互動,那裡才有情意、才有故事、才有自己。因此,寫作心態上並非試圖「取悅」評閱老師,實際上,評閱老師依據的是「非選擇題評分原則」,絕不是自己的「喜好」。
有同學還問了:「要怎麼精準抓住題目重點?」對我來說,這個問題的關鍵字是「怎麼」二字。容我先「離題」。這題應該這麼說,日常生活中,你能否抓住別人說話的重點?而你在表達一件事時能不能說出重點?失戀時,能否精準表達你有多痛?悲傷時,到底是大悲、中悲、還是小悲,能否精準告訴我們你的「量杯」?要說出什麼樣的話,才能既達到你的目的與效果,而不傷人?
最後回到寫作身上。寫作,從不是只有在國寫「紙」上;寫作,也從不是為了寫出滿分的作文,而是為了練習更為精準表達,並與他人溝通。
一花一天堂 以小見大的生活寫作 【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 范凱婷╱撰寫】
當我們檢視歷年基測及會考的作文題目時,不難發現題目的主題都與「生活」息息相關。例如:〈從陌生到熟悉〉(104年會考)、〈來不及〉(103年會考)、〈從那件事中,我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102年基測)等,都偏向從個人生活經驗中,抒發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及其背後的深刻意涵。因此,如何從生活中提取可以書寫的素材,成為寫作的關鍵。
然而生活經驗人人都有,如何讓自己的文章與眾不同,讓讀者看了印象深刻?需要一些巧思。生活中其實有許多可貴的經驗,端看你有沒有發現它的價值。這些經驗說起來平凡無奇,可能只是與媽媽上市場張羅食材、學校的班級活動,甚至是一張舊照片、一則新聞,但這些都是生活中閃閃發光的可貴經驗。除了發現這些素材,如何把它們發揮的淋漓盡致,還需要一些方法。
寫作技巧中有一種手法稱為「以小見大」──透過對事、物的細微描寫,表現出小細節後的深層意義。而「以小見大」的使用要掌握兩個原則:
一、掌握「小」的描寫原則
從事物的小細節寫起,微觀而仔細的描寫生活中的素材,藉此突顯題旨背後的抽象意義。如大家所熟知的朱自清〈背影〉:
「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文中描寫父親對自己的關愛,作者不直接寫父親的愛,而是透過描寫父親買橘子的細微動作來表現父親的愛。
二、掌握「小」的延伸原則
在「以小見大」的技巧下,不論什麼小事物的描寫,重點是能從小中見「大」。因此,小事物描寫後的延伸便是技巧使用的成敗關鍵。如鄭振鐸〈海燕〉一文中提到:
「那些小燕子,那末伶俐可愛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飛來,加入了這個隽妙無比的春景的圖畫中,為春光平添了許多的生趣。……這小燕子,便是我們故鄉的那一對,兩對嗎?便是我們今春在故鄉所見的那一對,兩對嗎?見了它們,遊子們能不引起了,至少是輕煙似的,一縷兩縷的鄉愁嗎?」
描寫春天裡從南方飛來的、在空中飛舞的小燕子,延伸出在北地的遊子見到燕子時所引起的鄉愁。文中從描寫小事物延伸出思鄉的大主題。
英國詩人布萊克曾說:「一沙一天地,一花一天堂」,生活中簡單的小事透過你的慧眼、巧思及「以小見大」的方法,也可以寫出深刻又獨特的好文章。
審題之亮眼取材 【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 陳家鈴╱撰寫】
精準審題對考生而言是應考時的首要大事,若無法在面對題目時就取得先機,將和高分失之交臂。如何在題目中奪得先機?首要明白主題方向,再進一步提升文章的層次性。在文中可針對用字遣詞的精鍊度、出奇制勝的引用與舉例、立體鮮明的修辭運用加以詮釋主題,提升文章的亮眼。
●用字遣詞的精鍊度
若在寫文章時落入「我手寫我口」的口語化情境中,將使文字變得平淡無奇,因此在下筆前就該慎思用字遣詞的強度與層次性,方能提升文章的力道與強度。以會考108學年度「青銀共居」主題為例,我們可從題本四張圖片了解各種世代的立場與思維,常見學生分析情境時會出現「有好也有壞」一詞,倘若我們可以把闡述的文句:「我們可以瞭解青銀共居的好處與壞處」、「和銀髮族居住有好也有壞……」改成「每件事的面向都是一體兩面,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青銀共居中也能……」讓論述時能在文句上呈現鏗鏘有力的強度。
●出奇制勝的引用與舉例
寫文引用時若未進一步思索,就易落於八股的窠臼,千篇一律的引用或舉例會使得閱讀者感到了無新意,也看出資訊內容無法與時俱進。像是提到和銀髮族共居,不要只單寫「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薑是老的辣」這類語句,若要提到老人珍貴睿智與對銀髮族的尊敬,可以擴及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所言:「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參考。」又或者是戴維.德克爾:「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於口頭上,而且應體現於實際中。」比起平淡無奇的引用,少見的佳句更易在一般文章中脫穎而出。
●立體鮮明的修辭運用
寫作時間緊迫,若在試程中無法立即想出曾經閱讀過的名言佳句,那麼巧妙的利用修辭法,就是很好的解套方式,例如:可以利用譬喻法取代引用法,當要引用「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時,也可以轉化成「一隻小小的麻雀,總在森林中到處訴說偉大的夢想,總幻想著能向大海盡頭飛去,就像一隻為了御風而生的信天翁般,那樣漂流天際!不過,嬌小的麻雀最後被無憂森林馴化後,始終未曾踏上冒險的征途… …」
完整梳理主題脈絡,加上洗鍊的文字加以說明,文章呈現的樣貌將可跳脫過往對寫作既定了無趣味的框架,無論是論說或抒情,將使文章深刻雋永。
5分鐘建立文章地圖 【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 王一亘老師╱撰寫】
沒有經過科學化訓練作文思維的學生,往往以直覺進行書寫與表達。當採用直覺思考時,想到什麼便寫什麼,一但思考失去脈絡,時常會出現前後文斷裂,或偏題等狀況。因此,考生應盡量避免以直覺書寫,而是有策略的將思考形狀表達出來。
通常要快速整合所思所想的訊息,坊間常見有心智圖、樹狀圖、表格等方式。這些都是將思考這個抽象概念,化為可視的方法。那麼什麼是有效的思考策略呢?5W1H中的「What-Why-How」三層次組合可以快速架構文章各段落的技巧。
如圖,我們可以由下而上問自己這三層問題,讓結構變得更加緊密不至零碎。例如,〈不要被OO掌控〉一題,我們要建構的問題如下:
第一,What,什麼是我容易被控制的?
以「他人眼光」為例,就可以接著「定義」本文所定的「他人眼光」是指什麼。
第二,Why,找一個例子來說明自己的經驗,書寫這經驗中感受到的主觀情緒。
第三,How,將層次往上疊高,我們該如何面對「他人眼光」?緊接著再進一步「洞察」,自己害怕他人眼光的根本心理因素為何?而從中又將獲取什麼樣的自我認識與體會?
再如〈大自然的逆襲〉為題,我們可以建構的文章框架為:
What,目前大自然在人類破壞下的反撲情況有哪些?如極端氣候頻發、微塑料充斥著我們的食物等。這個題目的範圍很大,建議考生「大題小作」,明確限縮一到兩個狀況進行定義即可。
Why,當我們體驗到頻繁的極端氣候時,其主觀立場為何?感受又為何?
How,那麼具體怎麼做才能減緩人對大環境的破壞?以及,人置身其中的反省又當為何?
上述兩個綱要的思考路徑示範,前者題目是偏向經驗情意面,後者是邏輯思辨面。也就是說無論會考考題將往哪邊靠攏,「What-Why-How」三層次組合都可以逐一將其擊破。由於考場時間有限,拿到題目時快速建立文章架構是很必要的練習,因此這個羅列綱要的方法,一開始需要思考到15分鐘是很常見的現象,建議考生盡量練習到5分鐘以內完成,方能從容應試。
鳳頭、豬肚、豹尾 【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 吳玫香老師╱撰寫】
一篇令人讚賞的文章,就像一部結構嚴謹的好電影,引人入勝。若我們今天要剪輯一部影片,你希望觀眾在第一幕先看到什麼?不同的敘述方式往往給人不同的感受。就如同懸疑片最常以倒敘法開頭,好讓觀眾產生追根溯源的欲望,同時也避免敘述的平板和結構的單調。文章的段落安排也是同樣的道理,在下筆前,務必用心思考人物何時進退場、事件的起訖點,以及情感與道理該如何托出等。如此,才能讓選材在各段落中發揮它應有的功能,進而使主旨鮮明。
那麼該如何培養自己結構組織的能力呢?首先應建立文章架構的基本觀念。中國元代文人喬夢符用「鳳頭、豬肚、豹尾」來比喻寫文章的三大結構,他認為一篇好的文章,其開端要如鳳鳥的頭一般精美、小巧,所占篇幅比例雖少,卻十分吸睛;而文章的中段為全文核心,必須像豬的肚子一樣,豐富、有料,故篇幅的占比最重;文章結尾則要如同豹的尾巴短捷、有力,照應全文並留有餘韻。這套結構模式受到廣泛的認可,時至今日,仍有許多影視劇本以此作為創作架構。
有了基本的結構觀念後,再介紹兩個考場好用的傳統架構方式,以供參考(請參考表格)。
在結構組織能力尚未成熟之際,同學們不妨參考上述架構進行寫作構思,務必讓段與段的內容有脈絡可循,並掌握在一個段落裡,僅表達一個獨立完整的意思為原則,將與主題不甚相關的內容作適度裁剪,即能建構四平八穩的文章布局。此外應避免分段瑣碎,甚至以一行為一段的寫法,否則易使讀者產生文意拖沓、語意破碎、文字連貫性不足的閱讀觀感,畢竟沒有人會喜歡看一部情節跳躍、換幕過多、鋪陳太長或角色臨終前還一直絮絮叨叨的電影!
前呼後應 「總-分-總」 【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 曹雅芬老師╱撰寫】
平時的寫作訓練中,往往偏重審題立意的訓練、偏重遣詞造句的訓練,忽視了文章結構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同學因為時間有限,往往審題結束後,直接提筆寫作,於是,有人寫到一半才發覺接不下去了;有人寫完了才注意到偏離了自己要表達的主旨。該如何避免這些失誤呢?該如何讓讀者迅速把握文章大意呢?「文章結構的完整、清晰、嚴密」便是我們學習寫作時不容忽視的重點。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運用「總—分—總」結構為文章加分。
所謂「總」就是文章的總起或總結,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在一開始就將文章要點交代清楚,使讀者能在最短時間內瞭解文章最重要的資訊。「分」指的是分別敘述,逐層深入,最後在結尾處再對文章整體內容作以收尾、總結,與首段的主旨遙相呼應,使文章脈絡互相貫通。
以「校園美景」為題,安排「總-分-總」結構:
總論 說明在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的景象就是最美的校園美景。
分述 說明同學互相討論功課、用功的樣子是幅美景。
分述 說明午餐時,大家聚在一起用餐的景象是幅美景。
分述 說明在球場上一起打球、汗流浹背的樣子是幅美景。
總論 說明同學們聚在一起的景象是最美的校園美景,這些美景為我的學習加分、為我的生活加分。
以103年會考寫作測驗〈面對未來,我應該具備的能力〉為題,安排「總—分—總」結構:
總論 說明現今局勢或生活困境,帶出所需的三項能力。例如:自學力、省思力、續航力。
分述 說明能力1:自學力的內涵及重要性。
分述 說明能力2:省思力的內涵及重要性。
分述 說明能力3:續航力的內涵及重要性
總論 說明具備這三項能力,將有信心迎向未來挑戰。
寫景、狀物、寫人、記事,凡是需要對事物狀況、情景、特點作總的概括,同時又要讓讀者瞭解某事物總的狀況、情景、特點表現在哪些具體方面,這時,便可用總分法進行構思、安排論述、形成文章。
掌握了總分法,在寫作時不僅能緊扣題目、彰顯主旨,更能使文章的結構完整、清晰、嚴密,如此,要完成一篇既有「筋骨」,又有「血肉」的精彩文章便是輕而易舉的事。
如何寫出立場與論證 【作家 張日郡╱撰寫】
「你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這樣的問句除了經常出現在日常生活之中,國寫的「知性題」考驗同學的亦是如此,即你如何對某件事呈現個人獨特的「觀點」,表明自己的「立場」,而且還能提出「論據」加以論述,論述過程最好能夠結構嚴謹、層次分明、文辭暢達,這同時也是國寫佳作裡常見的評語。
要談「立場」並不困難,比較困難的反倒是「論證」的過程。所謂的「立場」,簡單來說,就是你對於某件事,權衡利弊得失之後,會採取「贊成」或「反對」的態度。既然你贊成或反對這件事,那麼必定有你的理由,若你的理由能夠支持自身論點,甚至釐清這件事背後所隱含的本質,那麼你的觀點自當優秀。
當然,出題者其實也有自己的「立場」。例如「假設『經驗機器』存在並且運作穩定,可以讓人享受虛擬的『幸福人生』,你認為將對人類產生什麼影響?」(110學測)題幹文字已經透露了出題者的「立場」,即希望學生能站在「大我」的角度,去思考「經驗機器」存在之優劣與意義──這也是必須仔細審題的意義。既是「大我」,那麼作者就不應追求個人主義式的,非常狹隘而僅想到自己的,而是省思文字表達能否具備利他思想、關懷弱勢、富含溫度。若你的文章能具備此三者,而且是真誠的,那麼何愁不高分?
再者,泛泛之論,不如具體舉例;概略批評,不如列點說明。以上述題目為例,若立場是不支持開放「經驗機器」並且文分四段的話,那麼:
段落一:表明立場,我不支持開放,以下闡述二點理由。
段落二:以首先、第一點開頭,闡述經驗機器可能導致人們逃避現實。
段落三:以其次、再者、第二點開頭,闡述經驗機器可能帶來文明退化。
段落四:以最後、綜合上述總結,經驗機器如同雙面刃般劃向人類(引自國寫作文佳作)。
總而言之,建立自己寫作的「知性理解系統」,自能結構嚴謹、層次分明、文辭暢達。
兩妙招 告別流水帳作文 【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 吳玫香老師╱撰寫】
所謂流水帳文章,是指沒有經過分析選擇,而顯得枯燥無味的敘述或記載,以下為示例:
「還記得國小畢業旅行出發當天,我起了個大早,深怕自己會遲到,在迅速的刷牙洗臉後,便趕緊吃了早餐出門了。我們先在校門口集合,等待老師宣布注意事項,接著便坐上了遊覽車。第一站我們來到了嘉義著名的風景區──阿里山,看見了許多高大的神木。旅程的第二天,我們來到了屏東的海洋生物博物館,欣賞各式各樣漂亮的海洋生物。旅程的最後一天,我們來到花蓮七星潭,用相機留下最奔放的身影。之後,我們就搭著遊覽車返回學校了。這真是一趟難忘的畢業旅行。」
同學們,在閱讀上面這篇短文後,你知道問題出在哪嗎?現在就跟著老師一起學習告別流水帳文章的兩妙招吧!
妙招一╱捨棄無效內容
寫作時,無法凸顯主題、彰顯主旨的材料,皆是無效內容,應該予以捨棄。相信同學們不難發現,上述短文中的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集合以及坐遊覽車等事,皆屬無效內容,因其過於瑣碎囉嗦,且無法凸顯「難忘的畢業旅行」之主題,建議刪除為佳。考試時,千萬不可將寶貴的篇幅浪費在與主題無關的敘述上,如此既無加分效果,也顯得多餘累贅。
妙招二╱擴展段落重點
行文前,務必先擬好大綱,把握一段一重點的原則,再將各段落的內容透過修辭、對話以及帶入心情感受等方式加以擴展,達到具體、生動之效。下面示範旅程第三天的內容寫法:
「旅程的最後一天,我們投奔海的懷抱,來到花蓮七星潭享受鹹鹹海風的洗禮。張開雙手,陣陣海風拂面,我聆聽到大海的呼吸,隨之一吐一納,心情舒暢無比。望著波光粼粼的海面,我知道畢業後的人生就如同這片深廣的海洋,充滿著挑戰,而我們也將各自努力,各自精彩。轉過身,喚著遠處的三五好友:『喂………我們來跳拍吧!』待掌鏡人就定位置,我和同班好友齊數『一、二、三,跳!』在藍天大海的襯托下,留下最奔放的身影。」
小說感「開頭」 寫出文章鑑別度 【作家 張日郡╱撰寫】
「那是一個晴朗的早晨。天空湛藍的臉被一枚飛彈所劃破,校園鐘聲被槍聲所掩蓋,戰車履帶揚起了操場的紅色塵土,一名士兵正躲在壕溝裡趁著空襲的空檔,他將筆電連上微弱的手機網路訊號,開啟了視訊,給遠方的孩子上課。他是一名老師……。」
以上是我文章的「開頭」,並未全然虛構,取材自《好讀周報》裡的一則新聞〈戰壕裡上課〉。我改寫的動機,除了是這則新聞與照片讓同是老師的我大感震撼、深受感動之外,更多的是想為同學示範充滿「小說感」的情境開頭。
文章開頭,對於許多人(包含我)來說,常常是寫作的困擾之一。當然也可以直接使用從小學就會的「開門見山法」,或釋題、或將題幹文字換句話說,但當大部分的同學都這樣處理「開頭」時,「文章的鑑別度」也會產生改變,並不容易脫穎而出。
那麼,何妨再練習一種以上的開頭方式呢?本文的情境開頭,其實就是在描述中,放入人、事、時、地、物的線索,並藉由文學性的手法(這些國文教科書就有)去呈現,可達成之效果或歷歷如繪、或引人入勝、或耐人尋味,不一而足。既然已引起讀者之閱讀興趣,正文的二、三段再端出你的精彩故事,效果自然層層疊加,事半功倍。
情境開頭,仍和審題有很大的關係。而本文示範的開頭,仍可符合幾種題目,例如:99年指考〈應變〉可談教學的變與不變、101指考〈我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可談教學的「義」與「易」、102指考「遠方」可談有學生在的地方就不叫遠方、105指考〈舉重若輕〉可談在教育面前,「戰爭」反「重」為「輕」等等,均可隨著題目而轉換敘事重點。
最後,如何獲取「小說感」並練習「情境開頭」呢?閱讀,才能輸出。最近閱讀了哪些小說與電影,你對於哪些「情境」印象深刻呢?也許就可進一步取材,再轉化成你自己獨特的情境開頭。
「美麗」不足以形容 善用視覺摹寫【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 張懷文老師╱撰寫】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好一幅春日江邊美景!詩人白居易在〈憶江南〉中鮮活描繪江南春色之美,以鮮明絢麗的色彩勾勒眼前所見勝景,使讀者獲得視覺上極大滿足與享受。我們在寫作時,也可以仿效白居易,藉由加入「視覺摹寫法」,達到此般效果唷!
寫作時,「視覺摹寫法」運用範疇甚廣、方法簡單,不論「繪景」、「狀物」、「寫人」皆可活用其中,只要描寫出所見景、物、人之形貌、色彩等特徵,欲使文章活靈活現輕而易舉。
一、繪景
雲彩最吸引人之處,莫過於它的五彩斑斕、光彩奪目,若僅以「很美麗」形容,讀者如何體會雲彩之美?不如具體描摹雲彩繽紛綺麗的色彩──鑲了金邊、白邊、瑪瑙邊、淡紫邊──讓讀者也能一睹它的瑰麗多姿!
二、狀物
例句二明確描寫出刨冰配料誘人的形貌,「或色彩鮮豔、或澄澈剔透」屬色彩描繪;「或方塊結晶」屬形狀勾勒,寫出刨冰配色鮮豔、結晶剔透的外觀,如此才能真切呈現刨冰「看起來」的美味。
三、寫人
例句一僅以「純樸」形容這位原住民男孩,然而「純樸」是何樣貌?讀者心中自是滿腹疑惑。例句二透過「湛黑而清亮的眼眸」、「修長濃密的睫毛如蝶般顫動」、「澄澈眸子」刻畫出原住民男孩深邃的眼部輪廓,以及清明誠摯的眼神,這位男孩「純樸」之貌才見清晰具體呀!
若能善用「視覺摹寫法」這枝彩筆勾繪出景、物、人之形貌、色彩等特徵,方可予以讀者如睹其人、如歷其境的生動畫面,創作出「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此般視覺鮮明的作品,又豈是難事呢?
發光句的寫作【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 吳俊霖老師╱撰寫】
一篇文章,不用每一句都鏤金錯彩,有時刻畫太過,則顯矯揉與造作,乍讀之下辭句雖能眩人眼目,但詳讀後則文句美雖美矣,但內容空洞浮泛,不免令人有七寶樓台之感。是故,有時文章中只要在關鍵段落(尤其是首尾兩段)有幾句令人印象深刻的「發光句」,使之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為該篇作品加分。然而,在此之前,我們必須先區別文學語言和自然語言的差異。
文學語言是自然語言變形,兩者最大的差異之處,即在於該文句是否能夠在閱讀過程中起到歧義、生動的美感效果,而細部上的差異,則如「秋風吹過池塘」和「秋風在池面上拂起粼粼的綠波」兩句。前者較為通俗、鬆散、直接、簡略、口語,後者則較典雅、完整、細膩、精準、生動,兩者除了在動詞的挑選上有所差異外,對於動作之細節及其影響的描述和主詞、受詞的修飾詞上亦有詳略的差別。
在實際的操作法上,我們可以試著把句子中的抽象概念或單調敘事句替換成具體語詞,讓句子產生「轉化」的效果。例如將「我不想說話」中的「不想」用「閉目雕刻」替換,將「不想說話」用「自己的沉默」替換,改造成「我閉目雕刻自己的沉默」,如此一來便比原先的句子更具形象,也更具有文學性。這一方面考驗著同學們對於同義詞詞庫量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亦考驗著形象化聯想的能力。
同學在練習時,不妨試著用「具體行為」(閉目雕刻) 代替簡單的動詞(不想)或形容詞,例如「窗外好吵」一句為口語自然句,若要將其改造成文學語言的句子,可將「好吵」二字進行加工,將句子結構分成①聲音來源。②傳遞過程。③「覺得吵」的形象化形容等三個部分。將三者組構之後,便可得出:「窗外喧雜的卸貨聲、談話聲、叱罵聲,擦過窗片上的雕花,擊中我的耳膜,使我感到有些厭煩。」這般充滿細節且生動的文學性句子了。
句點的藝術【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 劉龢靚老師╱撰寫】
如果讀過樂譜,你會知道五線譜上的休止符、小節號是用來標記「沉默」與「無聲」,即在演奏過程中需要停頓與終止的時刻。寫作和記譜相同,需要記號將無形的聲響轉化於有形的書面上;寫作時除了記錄聲音的字母、文字外,還有逗號與句號,用以記錄那些「無聲」的片段。
例如以〈快與慢〉為題,一位同學寫下的句子:「時間常常不夠用如果能夠過得慢一點就好了,我相信慢慢做出來的東西一定會是比你趕工的品質好上幾倍,慢工出細活就是這個原因,如果有充足的時間去想去做,做出來的東西肯定不會太差,慢慢的過每一天好像也是滿不錯的。」
我們會發現這句話出現「一逗逗到底」的狀況,造成將近一百字的超長句構。這情況會使讀者無法明確區分句子的意思,這時就需要適時添加「句號」,我的建議如下:
第一句是「時間常常不夠用,如果能夠走得慢一點就好了」,這句話要強調的是時間流逝太快,希望時間能夠變得更慢。因此和下文的「慢工」主題不同,需要以句號區別上下句的主題差異。接下來才開始說明「慢工」的重要性,因此改為「我相信慢慢做出來的東西,品質一定會比趕工的好上幾倍。如果有充足的時間去想去做,做出來的東西肯定不會太差,慢工出細活就是這個原因。」這段文字的第一句話是比較「慢工」與「趕工」的區別,可以拆成兩句話,讓比較的事物變得更加清晰。下一句的「如果」則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慢工」比起「趕工」更好的原因。最後一句話「慢慢的過每一天好像也是滿不錯的」應該是同學想要強調「慢活」的優點,但這與前文的主題不同,需要另外區分出來。
藉由適當的加上句號,我們可以更明顯地區分句子的主題、突出句中的關係詞,以及強化句子與句子之間的論證關係,使得推論過程更具有層次感。這一層次感正是書寫的節奏,請同學試著多唸自己所寫下的句子,找到該停頓的地方,體會「句點」的重要。
斷句的藝術【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 劉龢靚老師╱撰寫】
本段文章會集中於另一種標點符號,不同於「停頓」與「沉默」表現「文章節奏」的方式,是由「斷句」所營造出的節奏感。
一般來說,我們為一小段文字下句號的原則是「這句話是否完整表達了意義?」如果這一小段文字可以完整表達意義,我們會將它看作一個完整的句子,並在句尾加上句點。句點的功能是用來區分不同句子間的意思。
以我批閱的經驗,同學都可以掌握意義明確的單句,但當同學們想要「完整的」、「充分的」表達自己腦中所想的意思時,有時會出現相當長的形容句子,例如有一次同學寫下了:「大概就得像(那些在藥局前排隊買口罩,但又抱著猜疑的心態,懷疑自己買得到嗎的人)一樣。」如此複雜的長句子。
我們先簡單拆分出這個句子的主要意義:「大概就得像〇〇人一樣」,以及用來形容〇〇人的句子「那些在藥局前排隊買口罩,但又抱著猜疑的心態,懷疑自己買得到嗎的人」。這個句子的意義其實很簡單,只是同學用來形容「某種人」的補充說明太過冗長,導致讀者在句子的最尾端才能理解,原來這一長段的句子是用來形容特定的一群人。
這種冗長的形容句子,缺點是容易造成意義上的混淆;但其特殊的功能是用來拖長文字節奏,給人一種不停絮絮叨叨的感受,如果放在不同的文類(如小說)之中也有其功用。
由於考試時,作文字數大多限定於六、七百字之間短小的篇幅,因此同學們需要寫出意思「清楚」的句子。避免出現過度冗長的形容句,改善的方法是:「大概就像那些夾在排隊隊伍中的人,他們忐忑不安地看著隊伍排得老長,總是懷疑自己到底買不買得到口罩。」把「你所描述的對象」放在最前頭,接下來再去描述那個人是怎麼思考的。
同學們要意識到,作文時要將「重點」放在前面,讓讀者能夠輕鬆地掌握你的文意。斷句的好壞,就在於你的斷句方式是否能讓文意變得更清晰。
會考作文-歷屆題目分析
會考模擬考-寫作模擬測驗
看完了許多的會考寫作技巧,是時候該將武器拿上戰場了!本專區模擬近年會考寫作測驗出題,提供會考寫作模擬測驗題目,並提供題意解析與範文參考,讓我們在考前的最後一哩路做好萬全準備!
題目一:
請先仔細閱讀以下文章,完成一篇結構完整的文章:
台灣學校提供午餐,歷經多次改革,最早可回溯到 1950 年代。學校午餐在「營養」、「好吃」之外,更可以有感官品評、飲食品味,以及食物選擇、烹調、消費等食農教育意涵,除了直接解決了同學們的午餐問題,也極富教育意義。
此外,在食材選擇上,教育部也開發出「校園食材登錄平台」,全國從幼兒園到大專校院共 6176 校(所)均上線使用。在這個大平台中,家長可得知孩子們在學校食用的餐點有哪些,以及所攝取的營養成分,除此之外,也可讓社會大眾更加了解營養午餐的重要性。
營養午餐是每個人在求學階段一定會有的共同經驗,每到中午由值日生輪流抬餐、排隊盛飯,甚至是爭奪多出來的雞腿、漢堡肉等,每一次的用餐都是一段青春的回憶,請以「我的美味關係」為題,再次回味過往於校園中食用午餐的時光,寫下你的經驗與感受。
※不可在文中洩漏私人身分
※不可使用詩歌體
本篇試題與詳解出自:《好讀》嚴選會考作文議題手冊(4)影音書
題目二:
請先瀏覽以下圖片,並依照寫作要求,完成一篇結構完整的文章:
寫作要求:
1. 第一段請你簡要分析以上兩張圖片,關於知識取得的方法與差異。
2. 第二段後,請就前述分析,寫下關於「不同閱讀管道」的經驗、感受或想法。
※文章不必訂題目
※不可在文中洩漏私人身分
※不可使用詩歌體
本篇試題與詳解出自:《好讀》嚴選會考作文議題手冊(3)影音書
112年國中會考-英文
會考英文題目趨勢
- 閱讀題組取材生活化,有列表、筆記、視覺資訊圖表等不連續文本,例如:列出餐廳菜單,請考生回答開店資訊和價錢。
- 難度雖調降,未出現艱澀用字,但考生仍須清楚句型語法結構才能答對。
- 試題涵蓋環境教育、性平教育、自然領域與藝術與人文領域,考生需判斷評量敘述者的觀點、態度與寫作目的才能答題。
命題方向強調英語不只是一門考試科目,更是生活溝通、情感表現、新知獲取及意見傳達的工具,不限版本,均可對應考試內容。
《 好讀 》英閱大視野專欄Jeff老師推薦練習三關鍵
關鍵1 、掌握大綱與主旨
關鍵2、擷取訊息重點
關鍵3、 統整歸納思考
針對「很素養」的英文科,學生們該怎麼攻略呢?
攻略1、周周培養英文閱讀習慣
攻略2、周周掌握時事議題
攻略3、周周培養國際視野
會考英文學習建議整理
從生活中,多接觸時事議題文本,練習培養以下能力:
選擇適合素材,輕鬆培養英文素養力!
● 《好讀》周報取材多元、跨領域,VIP家用服務外師影音解析文法與朗讀文章,看懂英文不再是難事!
➡點我去看更多優質內容服務
● 《好讀》嚴選英文會考閱讀手冊,精選五大議題十五單元,跨域試題,提升學生閱讀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