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寫作教室/斷句的藝術

聯合報寫作教室/斷句的藝術

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劉龢靚╱撰寫

本篇文章會集中於另一種標點符號,不同於「停頓」與「沉默」表現「文章節奏」的方式,是由「斷句」所營造出的節奏感。

一般來說,我們為一小段文字下句號的原則是「這句話是否完整表達了意義?」如果這一小段文字可以完整表達意義,我們會將它看作一個完整的句子,並在句尾加上句點。句點的功能是用來區分不同句子間的意思。

以我批閱的經驗,同學都可以掌握意義明確的單句,但當同學們想要「完整的」、「充分的」表達自己腦中所想的意思時,有時會出現相當長的形容句子,例如有一次同學寫下了:「大概就得像(那些在藥局前排隊買口罩,但又抱著猜疑的心態,懷疑自己買得到嗎的人)一樣。」如此複雜的長句子。

我們先簡單拆分出這個句子的主要意義:「大概就得像〇〇人一樣」,以及用來形容〇〇人的句子「那些在藥局前排隊買口罩,但又抱著猜疑的心態,懷疑自己買得到嗎的人」。這個句子的意義其實很簡單,只是同學用來形容「某種人」的補充說明太過冗長,導致讀者在句子的最尾端才能理解,原來這一長段的句子是用來形容特定的一群人。

這種冗長的形容句子,缺點是容易造成意義上的混淆;但其特殊的功能是用來拖長文字節奏,給人一種不停絮絮叨叨的感受,如果放在不同的文類(如小說)之中也有其功用。

由於考試時,作文字數大多限定於六、七百字之間短小的篇幅,因此同學們需要寫出意思「清楚」的句子。避免出現過度冗長的形容句,改善的方法是:「大概就像那些夾在排隊隊伍中的人,他們忐忑不安地看著隊伍排得老長,總是懷疑自己到底買不買得到口罩。」把「你所描述的對象」放在最前頭,接下來再去描述那個人是怎麼思考的。

同學們要意識到,作文時要將「重點」放在前面,讓讀者能夠輕鬆地掌握你的文意。斷句的好壞,就在於你的斷句方式是否能讓文意變得更清晰。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