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本分析/第17屆聯合盃作文大賽決賽

題本分析/第17屆聯合盃作文大賽決賽

免費加入會員即可觀看完整得獎作品內容
更多賽事內容請持續關注聯合盃官網

題本分析

黑與白 一張圖無限想像
黑襯白 換個思考見新意

一張滿版的圖片,波紋狀的曲線將圖片區分為二,左側以雪白為底色,右側以墨黑為底色;雪白底色上置放著一支黑的色鉛筆,墨黑底色上置放著一支白的色鉛筆,兩支鉛筆筆尖相對。再仔細看,從相對的筆尖,漾出一圈又一圈漣漪。

當黑與白跳入眼簾,首先聯想到什麼?是對立?是衝突?所以,有孩子很自然與時事連結,探討種族及身障者的歧視問題。

在符號學上,黑與白確實給人對立與衝突的感受,但仔細觀察圖片,並無劍拔弩張的氣氛,相反的,簡潔明亮的色調帶來和諧感受,柔和的曲線、圓潤的波紋,似乎更指向共生、共存、共融。

呼應著圖片,以種族或弱勢族群為主題,朝向共生、共融的方向論述,的確是個好方向,不過更可跳脫符號學給人的束縛—有了黑,才能襯托出白,有了白,黑才更顯風華,兩者實則互為彰顯,亦可彼此交流、灌注力量。若朝此方向定下題目書寫,將更見新意。

此圖又能激發其他聯想:光明與黑暗、白晝與黑夜、一樣與不一樣、一個事件的「黑與白」、……

以「白晝與黑夜」而言,一般人的工作在白晝,有些人的工作卻在黑夜,或從黑夜開始,如上大夜班的護理師、捷運的磨軌工作人員、批發市場的工作人員、麵包師傅……護理師於夜裡守護病患,讓他們得以迎向白日光明;磨軌工作人員徹夜辛勞,讓乘客在隔日擁有順暢、安全的交通;市場工作人員、麵包師傅,也都為了白日人們得以滿足所需而孜孜矻矻。小朋友若對此有所認識、體悟,自可訂題發揮。

又或小朋友曾參加夜觀活動或夜宿野外,有哪些遭遇和發現,又帶著哪些體驗回到白日?

「光明與黑暗」、「一樣與不一樣」則可從自身的故事來抒發,曾遭遇過哪件事如走入幽暗低谷,期盼著、努力著迎向光明?曾因為不一樣而想變得與多數人一樣,最終體會到「一樣」與「不一樣」的價值所在。

更可來個大跳躍,以白的色鉛筆與黑的色鉛筆為主角寫個童話故事,想必會很有趣。

一張設計巧妙的圖,充分激盪著觀察、感受、想像、思考力,漾出了漣漪,得以擴展、擴展、再擴展……

敘事要素 要懂精選
主題思想 呈現深度

寫作不只是探索內在世界的透鏡,更是溝通個人與社會的渠道。表情達意,均要有感而發,這樣的「感」不全靠內心想像虛造,更需要外在具體情境加以引發。一如前幾年的命題方向,本屆聯合盃作文大賽要求寫作者們置身特定的情境,運用文字進行真實的回應。套路作文派不上用場。

本屆大賽題目給予的閱讀材料,是關於網紅在社群平台推銷新書的「事件時間表」,這屬於一種「非連續性文本」。相較於以完整句子、段落呈現的「連續性文本」(故事、報導、論述文章等等),「非連續性文本」呈現的形式更活潑多樣,可以在文字訊息之外融合表格、圖像等多元的文本形式,也更具備實用的特徵及功能。解讀類似的「非連續性文本」,需要運用分析、歸納、比較、統整等思維能力,這是資訊時代或者說訊息社會中不可或缺的素養能力。

本屆大賽題目要求寫作者閱讀「事件時間表」之後,選定表內或表外的角色,回到特定的時間點,採取行動,或者寫出預期看見的情景。依照題目說明,能發揮的寫作空間很大,但是該如何選擇與安排諸多敘事要素,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表達,無疑是一大挑戰。

構思的時候建議先確定「角色」與「時間」,然後根據人物設定與時空情境,進一步敘寫相關的行動。就角色選擇而言,可以選擇表中出現的網紅董楓、出版社業者、網路書店業者、支持董楓的粉絲與網友、質疑董楓的粉絲與網友,或者是新聞報導者,用他們的角度與觀點敘寫文章;也可以想像自己是其他關係人,發揮創意,補充故事細節或者提供新的觀點。就時間選擇而言,可以是「事件時間表」提供的四個時間點,也可以發揮更多想像,設想過去發生的事件(例如網紅與出版社簽約的場景……),或者未來的事件(例如網紅的直播說明會……)。這樣的命題設計可以引導寫作者反思媒體社會的複雜性,以及一個事件可以包含怎樣的多元觀點。

設計「角色」、「時間」、「情境」與「行動」,要注意情節安排的合理性,因為想像必須根植於現實生活的人情事理,也必須與給定的材料有關聯。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必須要有主題思想,呈現寫作者的思考觀點與思考深度。與一群優秀的寫手競寫,決定高下的往往不是謀篇布局與遣詞造句,而在於思想內涵的深淺、視野格局的寬窄。

就題目給予的情境素材觀之,寫作主題可能涉及新聞傳播、出版行銷、網路自媒體、媒體識讀與群眾心理學等層面,如果平常有關注相關的社會現象及議題,並且加以反思,競賽時應當更容易聚焦主旨、得心應手。

倫理關係vs.情感理性
生命價值vs.經濟現實

今年(2023)聯合盃作文總決賽的高中組題目十分具有生命深度,也需要一些寫故事的能力。除了需要閱讀資料,作整合性分析判斷,還要情境式想像,寫作者得將自身置入關係角色當中,設想在任一事件時間區段,會有甚麼樣的行動,以及面臨何種情景與結果。台灣在110年癌症登記報告中,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多人,或許這個作文題目的情境,就出現在寫作者的生活周遭。

工研院產業趨勢與經濟研究中心(IEK)統計台灣在2017年的半導體產業鏈,產值達新台幣2.46兆,全球排名第三,對照「事件時間表」所提示A國在「2017年半導體產值為全球第三」,可知A國指涉台灣。不過,在作文當中,為給予寫作者較大的撰寫自由度,倒也不必實指、對號入座,僅需就資料所提供的訊息,仔細審題思考就行了。

「資料」與「事件時間表」提供了相關語境,細胞治療較有效,但價格昂貴,A國曾經在半導體產業發展與細胞治療之間,選擇了經濟發展,到了2022年才開始大量投入細胞治療研究。弦安是A國人,罹患肺癌第二期,他在三種治療方案的選擇上,顯然遇到了「兩難」,在法律規定以及經濟條件下,這使得「治癒」有了許多限制與矛盾。若採標準治療,得等病情加重再用新藥,這樣是否還能達到最佳成效?而在第二期就全額自付新藥,如何募款籌措龐大金額?若折衷採自費200萬,私下找A國生技公司進行細胞治療,卻效果未知。

人生沒有後悔藥,但寫作卻可以圓滿缺憾。在上述兩難與矛盾下,寫作者先設定自己的身分以及與弦安的關係,可以是親屬、是本人、或是醫療或生技人員,也許更複雜的是身兼醫療與親屬雙重身分,甚至政府決策者。而一旦關係確立後,就會帶入相對應的倫理關係,產生親疏遠近以及情感理性等衝突。寫作者還可以在過去、現在,未來設想半導體經濟發展與細胞治療的取捨問題,重新思考生命價值與經濟現實的抉擇,改變或維持現狀。這個嚴肅切實的生命議題,正考驗著寫作者在各事件時間表下的深度思考、選擇與細膩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