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寫作教室/思考藍圖

聯合報寫作教室/思考藍圖

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吳子呈╱撰寫

外送餐點雖方便,但外送員卻在外送時肩負不小風險,如果是你,在下雨天不想外出又肚子餓時,該如何思考當下選擇?

「衝突性社會議題」是目前考試常出現的題型,重點在於「自身方便」與「他人安危」兩論點的討論與權衡。以下將針對「下雨天是否該叫外送?」為例,以思考藍圖來剖析思考歷程,並闡述如何寫作。

一、思考藍圖

為了讓【抽象思考】變得更具體且有方向,可畫出思考藍圖,以釐清脈絡:

下雨天是否該叫外送

是 自身方便

否 他人安危

題目分成兩方向討論:一種是以自己為考量的「自身方便」;另一方向則是站在他人的角度來思考的「他人安危」。一個議題產生了兩種不同的意涵,接下來試著分析,如何利用兩種意涵來進行寫作。

二、兩種方向的意涵

「他人安危」與「自身方便」背後所隱含的立場便是:「體貼」與「自利」。前者先是考慮到外送員的人身安全;後者只考慮到自我的安逸需求,疏忽了他人的安危。如下表所示:

立場 他人安危

深層意涵 體貼

寫作角度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價值觀 大愛

立場 自身方便

深層意涵 自利

寫作角度 外送本為外送員職責

價值觀 理性

從「體貼」出發的寫作策略可利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角度來書寫,透過明確的論點來呈現人文關懷,表現出當今社會講求良善的普世價值觀。然而從「自利」角度書寫,以「外送本身就是外送員的職責」此角度切入,說明:大家只不過使用了服務,而且也有交付外送費用,甚至是創造了許多工作機會。倘若,因氣候不佳造成路況無法通行,按照現有法規將會停止一切外送服務。因此,「叫外送服務」也就合乎理性思考之後的行為了。

社會議題往往具備可討論的空間,討論目的則是要消弭不同族群間對立的局勢,藉由討論來取得社會共識。社會議題有時矛盾,但是每個人仍能選擇符合自我心中的普世價值,來書寫與表達心中的想法。因此,在創作文章時都應該避免假中立,並積極投入議題核心中思考:何者才是普世、良善的價值觀?體貼、自利哪一項能為個人與社會帶來更美好的未來?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59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