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意題:化抽象為具象/《聯合報寫作教室》

情意題:化抽象為具象/《聯合報寫作教室》

【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 吳俊霖老師╱撰寫】

試題〈寂寞,我的寂寞〉。「寂寞」是抽象的感受,如何清楚且生動的表達,並使讀者能夠感同身受,考驗著同學們修辭造境上的能力。也因題目要求同學們必須說明自己的寂寞經驗,故除了修辭能力外,也考驗著同學們的敘事能力。是故面對這般涵攝抽象概念的題目,我們不妨使用「化虛為實」的手法,將抽象的題目在論述後,以日常生活舉例具象化。將抽象的文字「翻譯」為具體的、可感的、耳熟能詳的事物。

再來,題目將「寂寞」的經驗限縮於「我的」,因此論述完寂寞的定義後,應在文章中加入自己曾感受過的寂寞體驗。首先,第一段應定義「寂寞」為何,抑或以情境表現出寂寞的景象,並加以說明、敘述;或可以和引文的孤獨作連結,相互比較與襯托,在後續鋪展文章時會更容易且明確。

如若欲描寫寂寞時,為避免在描寫「寂寞」感受時過於抽象,可嘗試在寫作時使用一些技巧:將心裡的抽象感受投射到具體的事物上面。如,當我們獨自一人在房間時,一些細微的聲音會變得很明顯。因此可以透過描寫細微聲音,像:「聽見時鐘滴答—滴答—」來襯托自己的寂寞。又如,有同學以「在餅乾罐中放入一顆糖果」來描寫自己在人群中格格不入的感受,將寂寞描寫為「樹上的最後一片葉子,孤單而渴望合群地枯萎、掉落……」利用生動且具象的形容詞與字句來描寫寂寞,將使作文的靈動性與趣味性更加提升。

其次,在描寫個人經歷的段落,與其花絕大部分的篇幅在描寫寂寞的前因後果,在事件中感受到寂寞後,除了加深描繪感受的力度和情緒的起伏變化,也可以多著墨於「因寂寞而生的反思」,以自身體悟出的寂寞滋味,扣緊題目只屬於「我的寂寞」,達到前後呼應的效果。但請同學們注意,在描寫生活經驗時,只選和主題相關的事件描寫即可,切記讓描述變成流水帳。

【2022-10-24/聯合報/R15版/好讀周報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