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龜擱淺逐年增 搶救海龜大作戰
今年2月在福隆沙灘發現大型活體革龜,但身上被漁網纏繞、體內也有塑膠袋與麻布袋,隔天死亡。圖/海保署提供.jpg

海龜擱淺逐年增 搶救海龜大作戰

文/記者李定宇

人為活動及垃圾 最大傷害

台灣是海島型國家,周邊海域聚集不少海龜,甚至成為全世界海龜密度最高的國家,不過野生動物保育法指定公告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的綠蠵龜,經常因人為活動及垃圾導致擱淺或死亡。去年海龜擱淺數量已到359隻,連續4年攀升,其中,屏東海生館處理28隻擱淺海龜,就有25隻吃進海洋垃圾,體內含有人造物的比率高達近9成。

近年海龜擱淺通報案件,從2018年172隻至2021年359隻逐年上升,數字的上升並非意味著海龜擱淺數量變多,而是海保救援網成立後,逐年持續推動海洋動物救援通報機制,隨著愈來愈多人熟悉此機制後,因此通報案件數漸趨於實際發生數量。

2021年全台保育類海龜擱淺數量連續4年持續上升,去年整年度擱淺海龜包括活體70隻、死亡289隻,共359隻擱淺,其中綠蠵龜占292隻最多,其次依序為玳瑁、欖蠵龜、赤蠵龜等。擱淺數量較前年335隻成長7%,其中202隻屍體腐爛無法判斷死因,擱淺地點最多依序為澎湖、新北、台東、宜蘭、屏東等。

值得注意的是海洋垃圾對海龜造成的傷害,屏東海生館去年處理擱淺海龜共28隻,其中25隻體內發現人造垃圾。收容的12隻活體海龜中,有9隻排出人造垃圾,每隻體內約排出4.92公克。今年2月在福隆沙灘發現珍稀的139公分大型活體革龜,但身上被漁網纏繞、體內也有塑膠袋與麻布袋,狀況相當虛弱,雖經海巡署等單位立即送往海洋大學醫治,但隔天仍因漁網造成局部感染、體內吃進大量垃圾等因素,造成敗血性血栓和壞死性腸炎,導致革龜死亡,顯見人類垃圾對海洋生物形成極大威脅。

台灣海邊常見海龜因漁網纏繞而在岸上擱淺。圖/海保署提供.jpg
台灣海邊常見海龜因漁網纏繞而在岸上擱淺。圖/海保署提供.jpg

告訴你/環境決定性別 ≤28℃孵公龜

全世界海龜總類包括革龜、赤蠵龜、肯氏龜、欖蠵龜、玳瑁、平背龜、綠蠵龜7種,在台灣超過9成以上常見綠蠵龜,玳瑁次之,這些受到人類海洋垃圾侵害的海龜,每年約5至10月在台灣周邊海域產卵,目前小琉球、蘭嶼仍能見到綠蠵龜上岸下蛋,海龜媽媽會選在夜深時,爬上沙灘尋找無人且隱蔽之處,利用後肢挖出龜蛋窩產卵。

海龜媽媽每次約可下100顆蛋左右,特別的是,海龜蛋的特性為環境決定性別,沙灘的溫度、沙質的透氣性等外在環境,將決定這窩蛋孵化的機率及性別,海龜蛋受物競天擇演化,沙溫低於28度多孵出公龜、高於32度則多孵出母龜,澎湖望安島及小琉球沙溫均度32度約孵出高達8成母龜,全球暖化的問題,已造成海龜族群及性別比例失調。

海龜蛋受物競天擇演化,沙溫低於28度多孵出公龜、高於32度則多孵出母龜。圖/海保署提供
海龜蛋受物競天擇演化,沙溫低於28度多孵出公龜、高於32度則多孵出母龜。圖/海保署提供

自發性淨灘、漁網實名制,救援網成立、增加存活率

雖然海龜生存遭受各式挑戰,不過近來台灣海洋生態保育意識高漲,民間自發性清理海洋、沙灘垃圾,政府也推動漁網實名制計畫,希望藉此減少海裡無主漁網、降低誤傷海龜的可能性。海保救援網的成立,加上海洋大學、海生館等單位後端對於海龜的醫療照護,增加海龜存活機率,去年也因此野放30隻救援後康復的海龜。

在台灣,面積僅6.8平方公里的小琉球為珊瑚礁島,礁岩富含海草、海藻,在岸上經常可見海裡的海龜進食、休息,學者估計此處平均棲息約400隻海龜,為全世界海龜密集度最高的海域。

民眾因疫情無法出國,離台灣本島僅20分鐘船程的小琉球,成為民眾的熱門離島首選,國內疫情尚未爆發時,甚至傳出1天超過萬人登島的盛況,去年小琉球統計旅客搭船人次達199萬人,約有百萬旅客登島,島上店家也紛紛以海龜為名開發出海龜愛玉、海龜便當、海龜雞蛋糕等產品,紀念品店販售的商品都跟海龜有關,就連夾娃娃機裡都是各式各樣的海龜娃娃。

由於小琉球常年26度的適宜水溫,不僅深受海龜喜愛定居,台灣民眾也是一年四季常前往下海潛水,經濟活動富裕了小琉球地方發展,加上水下攝影機盛行,隨之而來是民眾侵擾海龜的行為。有關單位透過各種方式宣導讓民眾了解,觸摸海龜最高可罰30萬元,此外,未來有賴持續推廣減塑行動,深化保育觀念,讓小琉球成為海龜安生立命的國度。

學者估計,小琉球周邊存在400隻海龜,為全世界海龜密度最高海域。記者李定宇/攝影.jpg
學者估計,小琉球周邊存在400隻海龜,為全世界海龜密度最高海域。記者李定宇/攝影.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