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研發   廚餘變身水泥磚
日本研究人員展示利用乾燥高麗菜做成的水泥磚。圖/美聯社

東大研發 廚餘變身水泥磚

文╱陳韻涵

格林童話故事《糖果屋》講述一對兄妺在森林迷路,誤闖巫婆用餅乾和糖果做成的房子,後來演變成「薑餅屋」的節慶文化與商業活動;回歸現實生活,用食材建造房屋是否可行,或許在不久的未來,會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答案。

日本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副教授酒景雄也與研究人員町田紘太在尋找可替代水泥混凝土的永續材料時,研發出一種技術,可將廚餘轉化為可食用的「水泥」並作為建材,經過特殊處理的水泥抗拉強度,幾乎是普通混凝土的4倍。

這是全球歷來首次完全使用廚餘成功打造「水泥」,研究人員期盼利用這項新技術為遏止全球暖化貢獻心力,同時解決廚餘腐爛時排放甲烷的問題。

過去的實驗通常需要加入黏著劑,才能提升材料結構的穩固性。為尋求突破,兩人耗費數月不斷嘗試,透過調整溫度和壓力來黏合材料。酒景雄也說:「最具挑戰性的部分是,每種廚餘需要調控不同的溫度和壓力。」

團隊採用高溫與壓力處理木質顆粒,做成水泥替代材料,再透過粉碎、乾燥、擠壓等方法混合廚餘,做成壓縮塊狀物,這些混合與壓縮設備都能輕易透過網購取得。目前已成功使用茶葉、橘子皮、洋蔥皮、咖啡渣、大白菜,甚至便當廚餘製作水泥,這種廚餘水泥磚不僅可重複使用,還能生物分解。

基本製磚成就達成後,研究人員進一步於製程中加入香料或調味料,使廚餘水泥磚呈現誘人色彩及氣味。酒景雄也表示,若想食用廚餘水泥磚,理論上只需將其拆成小塊並用水煮熟就行。不過,為了避免水泥磚被齧齒動物和其他害蟲吃掉並達到防水效果,製作過程會為它塗上保護漆料。

食物浪費是日本乃至全球面臨的重大問題,日本2019年丟棄約570萬噸可食用廚餘,日本政府已訂定計畫,希望在2030年將每年廚餘量減至約300萬噸。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7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