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寫作教室/換個人來說故事——〈不產牛乳的牧場〉情意題型設計

聯合報寫作教室/換個人來說故事——〈不產牛乳的牧場〉情意題型設計

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 柯惠馨老師╱撰寫

請閱讀完〈不產牛乳的牧場〉一文後,了解動物們在退休動物之家的生活,並試圖以「其中一隻」經歷過牧場轉型前後差異的動物為「第一人稱」,陳述自己的感受與經歷。

首先,從〈不產牛乳的牧場〉中以「全知視角」改寫一段文字:

牲畜皆無法得到尊重與友善對待,諸如牛的功用是產乳,因此小牛出生即被帶離母牛,導致小牛日夜啼哭。轉型後的動物退休之家收容牛、豬、馬、雞…等動物,牠們能夠在牧場中隨意散步,母牛不再有固定擠奶時間、豬可以睡飽在起床進活動。

從上段文字中可以精準瞭解牲畜於牧場轉型前後的生活差異,「全知視角」雖提供讀者更全面的知識灌輸,卻無法感動面前閱讀的你。原因何在?

視角不同,從文字中穿透出的感染力亦截然不同。我們如何深刻知道一隻經歷過「天堂與地獄」的牛,面對退休動物之家的感謝?倒不如請「牠」現身說法,直球對決告訴我們──牠的痛苦與爽快:

從前的我,每天關在小小的狹欄裡,一邊聽著我的孩子夜夜啼哭,一邊被擠奶器具用力拉扯乳房,企圖從我身上搾取本該屬於我孩子的母奶。方寸之地小到不能轉身看一眼我的孩子,只能任由豆大的淚珠不停滑落眼眶。如今的我,自在的遊走在廣袤的草原上,孩子亦步亦趨跟著我,隨時可見牠奶聲撒嬌的那雙明亮眼睛。

字裡行間我們可以體會到牛媽媽的痛苦與快樂。孩子的「啼哭」與「撒嬌」在文章中是一條線,牽引著母牛與讀者的心。前者,我們幾乎可以看到母牛一邊忍耐著身體劇痛的煎熬,一邊擔心孩子卻無能為力。後者,可以想像到一對母子散步於草原上,悠然自在的循著青草香踏步的愜意。

真正令我們感受到母牛的情緒轉變,是因為我們能在第一人稱的文字中體會母牛的絕境與妙境。因為失去過,所以才懂得珍惜,母牛的喜悅多麼有重量,因為那是絕處逢生的轉機。

視角的轉換,換個人來說故事,不僅可以令事件更深入讀者的心,也能夠真正深入事件的核心,體會那些生活中不被看見的細節。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