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與「矛盾」:應試文章的兩大思維力

「反向」與「矛盾」:應試文章的兩大思維力

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 何政輝╱撰寫

應試文章的書寫有別於在社群網站的貼文,它有時間、閱讀群的限制,連帶延伸的是內容要展現哪些能力給閱卷者看見。

關於寫作能力的提醒已有諸多篇章提及,但有二點擴增論述密度的好方法,卻常被同學忽略。

一、反向力

在時間壓力下,同學思考一個觀點時,常使用單一直線的方式。反向力的思維,是打破既有框架的思維,跳脫問A答A的直覺方式,若不熟悉這思考方式的同學,常會有「我想不到」的焦慮感。古籍《老子》就充滿這樣的例子,以「柔弱勝剛強」為例,挑戰大眾對於柔╱弱的既定印象,試圖用另一個角度來詮釋柔弱與剛強之間的關係,柔弱有其韌性,剛強卻易斷。這其中的訣竅在於觀看角度的轉換。以時間為例,時鐘是時間的具象,時針分針不斷往前走,無法停留;反向的觀察是,時針分針又不斷循環,廣義來看其實是不動的。從動與不動正反向思辨中,又可由此延伸時間不停流轉,哪些人事物又停滯不動,看似走著卻留在原地。

二、矛盾整合力

同學如果看過太極圖,黑白對比,而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看似全然的黑,卻因為有一點白,不能稱那個區塊為黑;反之亦然。人的情感與行為表現常常是矛盾的,矛盾整合力是要我們能夠深入矛盾背後,同理一個衝突或一件事的發生,進而整合與理解。譬如我們常說某某人「刀子嘴豆腐心」,因為心口不一中,引起人際的誤會與衝突,而書寫者能進到當事者的內心(有時是事後的反思),看到當時的雙方的矛盾與不諒解,進一步提升心靈層面的感悟,乃至於未來面對人事物有更圓融與多元的眼光。

以上述做示範:講求快速的時代,反向提出被忽略的「慢」,展現細微觀察力。矛盾之中,偏向某一邊都有失偏頗,在快慢之間整合提出一個平衡點,並提出因快慢失衡而帶來的問題,進而從個人擴及到社會。以反向、矛盾、整合的思惟向度,展現深入問題核心與論述的深度。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56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