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意題的分析與立意

情意題的分析與立意

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何政輝撰寫

以107年情意題為例,第二小題要學生以「季節的感思」為題,援引以楊牧〈夭〉、普魯斯特《追憶逝水年華》,並書寫自身感受體會。

這題目的難點有二,其一在於學生要同時了解、掌握詩的內蘊,與普魯斯特《追憶逝水年華》該句的共同情感指向。題目點明「時間的認知與感官知覺及感受有關」,究其題目敘事,學生應以楊牧〈夭〉為主,普魯斯特為輔,「客觀」的從文字中,以「分析者」的視角提攜出感知與時間的底蘊。但這邊要特別說明的是,情意題常讓學生困惑的點在於「我是不是應該用感性的文字寫才對?」、「是不是要寫得很感性?」。作為客觀的分析者,不必糾結於是不是該寫得很感性,而是該運用以小見大的能力,看出人事敘述背後的情感意涵,並透過邏輯的方式書寫出來。譬如透過普魯斯特的提醒在楊牧詩中找尋香氣、聲響、念頭和氛圍的線索,並且何以與時間相連的連結脈絡說出。

其二,心中的感受、自身的例子要如何跟引文歸納出來想法結合。這邊要提醒同學要分為兩個層面來想,一個是素材例子的結合,一個是文章結構的安排。

素材例子結合的問題上,不妨將前者分析出來的想法,清晰地用一兩句陳述出來,讓自己很清楚知道在季節的感思上,人的情感、情緒在四季感知的變換與時間流轉中,如何察知、如何相通、如何儲存記憶。這一兩句話,可以視為本文的「立意」,在此立意上,尋找相對應的「己例」與「他例」。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像此題的出題明白說要出「描寫你對季節的感知經驗」,那麼「己例」就是必須的。在視角轉換上,可以這樣思考:「我」就是論述的主軸,從文章的歸納提升到本文的立意,將己例的提出視為補充強化立意的資料,而這資料與楊牧、普魯斯特是同等重要、同個層次,可以相互對話。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5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