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寫作教室/多元素材的養分(下)

聯合報寫作教室/多元素材的養分(下)

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 王一亘老師╱撰寫

上周透過〈流浪狗〉這首歌與學生進行了一次思辨討論。近日就發生了百來隻走私名種貓的熱議新聞。此事一出,直接引爆了各方口水戰。其中極具爭議的兩難在於:

法規有義務保護本土動植物,以避免生態鏈失衡與可能的疫病風險。因此,需將將外來走私的生物進行人道安樂死。這些貓咪已如同物品般,被迫繁殖後又遭受走私,最終還需面臨法律,真令人不勝唏噓。

諸如此類的事件在我們生活周遭頻頻發生,從思辨課角度而言,這近似於「道德兩難題」的範疇。一如北模考題「美人魚握刀的手,究竟該如何選擇?」思辨並非要將自己訓練成槓精,亦非要具備宏大的道德價值觀,而是在日常中能客觀分析事件、提出自我想法,進一步驗證自我想法是否有偏頗?讓好想法能觸發更多人關注。甚至,若能在腦力激盪中提出解決之道則更佳。真理,往往是越辨越明的。

走私貓安樂死的議題,是可以和學生討論,一起看見彼此不同的思考形狀。因此,先和學生從五花八門的新聞中釐清爭議點。其中一組學生主張是現行法規的執行之必要,並對走私人士嚴懲;另一組則是希望能留下這些走私貓,但檢疫與安置費用之高,難以預測。緊接著又有同學進一步提出,若法律開了這麼一次特例,接下來是否會讓走私行徑更加猖獗?

這些提問沒有標準答案,只在討論過程中,去檢驗想法上是否有所缺漏?並提出論據作為說法來源的佐證。所謂道德兩難題,並不是要得到多麼完美的答案,而是透過想法上的觸動,往解決問題的道路上推進。於是,有同學試圖尋找其他國家法律來參照,以號稱街上看不見一隻流浪狗的德國為例,其動保法明文規定飼主執照制度,遺棄罪的高額罰款,嚴格的繁殖與領養規範等,更愛護生命的作法。這是讓台灣可以參考、努力的方向。

有時候很感慨,讓世界頻頻陷入大火的,究竟是什麼呢?是天災?是人禍?還是我們的無動於衷?而,正是這一份小小的思考,就是一盞點亮世界的一抹微弱燭光。希望透過這一次次的思考,讓彼此相互激盪與互補,進而讓我們的社會越來越溫柔。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