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學調查 瓶裝水微粒比預估多百倍
Portrait happy sunny morning of sportive active young woman smiling to camera with bottle of water on street of tropical city. Training, workout, healthy lifestyle, cheerful mood

美大學調查 瓶裝水微粒比預估多百倍

文/陳韻涵輯

新聞故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與羅格斯大學學者研究分析9個國家市售的11個品牌瓶裝礦泉水,結果在高達93%的瓶裝水中測得微米和奈米塑膠微粒。

文獻指出,發現每公升受汙染的飲用水中,平均含有10個比人類頭髮還寬的塑膠顆粒,以及300個更小的顆粒,但5年前的技術尚無法分析微米與奈米塑料。

如今,美國研究團隊利用新技術,觀察、計量並分析瓶裝水中的奈米粒子化學結構,發現市售瓶裝水中含有的塑膠微粒比先前預估多10倍到100倍,研究結果本月8日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學者解釋,奈米粒子極小,無法利用一般顯微鏡觀察。未參與前述研究的美國賓州州立大學伊利比倫德學院永續發展系的系主任雪莉‧梅森表示,「不得不說,這項新研究的結果令人印象深刻且研究內容具開創性。」

專家表示,奈米塑膠的平均寬度只有人類頭髮的千分之一,遂能透過消化道或肺部組織在血液中流動,將可能有害的合成化學物質輸送到全身和體內細胞中。

據此新研究,一公升的瓶裝水平均含有來自7種塑料的24萬顆塑料微粒,其中90%為奈米塑料(nanoplastics),其餘為微米塑料(microplastics)。

微米塑膠是聚合物碎片,尺寸在5毫米到1微米之間,而比微米塑膠更小的東西都算奈米塑料,後者以10億分之一公尺為測量單位。專家表示,奈米塑膠是對健康危害最大的塑膠汙染類型,因為微小顆粒可侵入主要器官中的單一細胞和組織,可能會阻斷細胞處理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如雙酚、鄰苯二甲酸鹽、阻燃劑、全氟/多氟烷基物質和重金屬等。

梅森解釋:「這些都是塑料製造過程會用到的化學物質,如果塑料進入體內,就會攜帶這些化學物質。人體溫度往往高於外在環境,化學物質將離開塑膠容器並進入體內器官,隨著血液循環抵達肝臟、腎臟和大腦,甚至穿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

專家長期建議,多用玻璃或不銹鋼容器中盛裝飲品,減少接觸塑料。梅森表示,此研究不僅呼應且強化前述建議,且適用所有以塑料包裝的食物。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7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