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也有城鄉差距

新聞也有城鄉差距

文/管中祥

「北漂」的議題反應了台灣的城鄉差距,但你知道嗎,新聞也有「城鄉差距」。

如果你住嘉義,是否常在新聞上看到嘉義的消息?如果家鄉在台東,新聞裡的台東又是什麼模樣?其實,台北以外的城市很少出現在台灣的新聞裡,如果有,大多偏向社會新聞、名人軼事、節慶活動、政令宣傳的報導。

●國內新聞台北化,國際新聞美國化

新聞圈裡面有一句話:「國內新聞台北化,國際新聞美國化」。這意味著台灣的國內新聞大多集中在台北,而國際新聞則是以美國的議題居多。這樣的偏向造成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不論你住在台灣那個地方,都可能對台北發生大小事瞭若指掌,但台北以外的民眾,卻很難在新聞裡看到自己家鄉的形象。

會有這樣的情形並不意外,因為台北市是台灣的政治經濟中心,政府的決策,立法院的論辯都和人民的生活密切相關,再加上傳統新聞價值強調顯著的人、事、物,台北自然會是全國新聞的焦點。另一方面,新聞媒體的總部大多位於台北,人員及資源集中在此,作業上自然方便,即使是發生在台北市或新北市的「地方」新聞,也會比其它縣市還要多。

●地方記者人不多 報導區域卻很大

這幾年,許多媒體為節省開支,派駐在地方的記者越來越少。一般來說,平面媒體的地方記者人數較多,大部分的縣市裡,一家報紙會有4、5位地方記者,但電視新聞的人手就很有限,一般電視台在六都以外的縣市大多只有一個駐地記者,採訪時往往只能「單機」作業,記者得同時負責寫稿跟攝影,和台北的電視新聞一則報導分別由文字記者及攝影記者共同完成的工作方式不太一樣。不過,不是所有的電視台在每個縣市都會有地方記者,有些地方的記者還得跨縣市支援採訪,「守備」範圍非常廣大。

地方記者的人數不多,但報導區域卻很大,以嘉義來說,從靠海的布袋到阿里山,開車也要兩個小時,而地形狹長的台東縣,從最北到最南,大約就是從嘉義到屏東的距離,若是一家媒體只有少數記者跑新聞,勢必會漏掉不少消息。

●上山下海衝新聞 不同公司互支援

地方縣市幅員廣大、地形多樣,認真的地方記者大多得上山下海,四處奔波,跑一則新聞的時間成本往往比台北的記者多上許多,有時還得靠不同公司的記者分工合作,相互支援,晝面還會共享使用,也因此,你會看到各家電視的地方新聞內容大同小異,甚至是重複的影像。這樣的人力與勞動條件,地方記者大多只能疲於奔命,再加上,有些媒體還有點閱率的要求,地方新聞很難深入完整、面面俱到,更別說有機會進行專題報導了。

●社區報及PeoPo 非主流在地資訊

地方新聞不受重視,造成新聞資訊的城鄉落差,也讓讀者對台灣的認識有限,留下城市刻版印象,甚至無法從新聞報導中看到自己的故鄉事或認識自己的家鄉。不過,仍有許多人在自己居住的鄉鎮或城市發行「社區報」提供社區的消息及觀點,而公視的PeoPo公民新聞平台也有來自全台各地的公民記者報導地方的大小事,還有不少地方型臉書社團讓居民發表對居住所在的看法,在主流媒體之外提供屬於在地的資訊。

(作者為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台灣公民行動影音紀錄協會理事長。)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48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