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蝴蝶魚 爆缺糧危機
澳洲耶誕島的蝴蝶魚因為缺乏食物,出現更多不必要的攻擊行為。圖/取自網路

澳洲蝴蝶魚 爆缺糧危機

【文╱陳韻涵】

新聞故事:英國蘭卡斯特大學海洋生物學資深講師莎莉‧凱斯研究發現,蝴蝶魚(butterflyfish)受棲地的珊瑚礁白化影響,不僅食物來源減少,甚至發生罕見的爭奪食物現象,研究結果11日刊登於《英國皇家學會報告:生物科學》期刊。

蝴蝶魚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周遭,但許多區域的珊瑚礁受全球暖化影響而發生大規模白化現象,蝴蝶魚的食物來源因此銳減,魚群間必須相互爭搶食物,導致牠們消耗更多能量與體力,引爆生存危機。

凱斯表示,色彩繽紛的蝴蝶魚的食物來源如浮游生物和珊瑚蟲正迅速減少,因此牠們是最先感受珊瑚礁白化威脅的生物。

凱斯和研究人員第一次在日本、菲律賓、印尼和澳洲耶誕島周遭的17處珊瑚礁研究蝴蝶魚的時候,並不知道未來會發生大規模白化事件。2016年,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全球珊瑚礁白化事件發生;凱斯認定,這是研究白化事何影響魚類行為的絕佳機會。

珊瑚礁白化事件發生沒多久,凱斯和研究人員即返回前述海域觀察,比較白化事件前後差異,驚駭的發現曾經美麗的珊瑚礁遭到破壞。研究人員發現,魚群「游來游去,尋找不復存在的食物」。

鹿角珊瑚的白化現象相較其他種類的珊瑚更為明顯,許多蝴蝶魚的食物來源就此消失。凱斯指出,珊瑚白化現象改變蝴蝶魚的生存模式,不同種類的蝴蝶魚可能因此需要相互競爭,搶奪食物。

凱斯表示,當一條蝴蝶魚會用身體警訊告誡競爭者「這塊珊瑚是我的」,牠們會把鼻子朝下並抬高佈滿尖刺的背鰭。她形容,這就像動物生氣時毛髮倒豎的樣子,若未成功嚇退敵人,蝴蝶魚會主動驅趕對方,直到對方放棄為止,曾有一條魚追逐逾50公尺,只為了耗盡敵人的氣力。

研究團隊分析多達38種類、3770筆蝴蝶魚的觀察紀錄,在珊瑚礁白化事件發生前,不同種類的蝴蝶魚使用身體警示解決爭端的機率為28%。白化事件後,數字降到10%,代表身體警告已無效,魚群追逐的情況增加且可能出現更多「不必要的攻擊」。

凱斯說:「蝴蝶魚為爭奪地盤耗費寶貴的體力,迫使牠們更接近餓死的邊緣。」

【2023-01-16/聯合報/R09版/好讀周報國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