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反面論述來寫知性題

用反面論述來寫知性題

【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 吳俊霖老師╱撰寫】

以〈如果○○○可以代表正義〉為例,看似讓同學自由選擇議題抒發,但其核心的討論仍需圍繞在「正義」的概念。題目所意欲探問的,除了「正義」的概念外,也包含了同學對「僵化的正義想像」一事之觀點。

解題時,同學需以社會現象、道德氛圍來辯證該議題是否真的能代表正義。從反面論述,提出○○○之所以不能全然代表正義的理由、論點。因此,比較完整的作答架構可能會是:

觀察到某個現象→產生問題→提出個人見解

→引用證據,使自身的看法足以支撐、解答問題

→於文章結尾重新強調個人立場

→或者在文章最後提出你認為更好的解決方法

命題時須注意物件的選擇,題目給予大家自由選擇物件的權力,但是像是「種族歧視」、「正義魔人」等本身已有立場判斷的詞語,因為在語意上會產生衝突與矛盾,不適合做為正義的象徵與代表,宜選擇其他的方式來呈現,像是以膚色取代種族歧視等。換言之,盡量找尋具體的物件來替換抽象概念的詮釋,會讓整篇文章讀來更加聚焦。

答題時,務必要寫出「其引發的問題和狀況為何」,若僅敘述現象,未有相關事例可以進行說明,沒有進一步分析產生該現象的可能原因,僅談到表層而未深入,這就像是有了一個好的線頭與索引,但就斷在開頭,沒有繼續追索其背後的可能意涵一樣。另,十分鼓勵同學們延伸提出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惟必需考量該解決之道的合理性、邏輯性,否則容易流於天馬行空、不切實際。

此外,書寫社會重大爭議的相關議題時,需注意爭議現象背後的原因以及客觀現實。例如,監獄的設置雖有教化意義,但剝奪自由本身就是刑罰的一部分,因此,提出「犯人被關在監獄沒有受到處罰」本身就是不合理的立論,答題時,尤其要特別注意觀點上是否有矛盾、前後立場不同等問題。

【2022-10-17/聯合報/R15版/好讀周報校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