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寫作教室/成為有故事的人—〈未成功的物品展覽會〉解題技巧

聯合報寫作教室/成為有故事的人—〈未成功的物品展覽會〉解題技巧

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 柯惠馨老師╱撰寫

近來考題多以「個人故事」為共通性,勾連出對未來的期待與過往省思。如〈未完成的物品展覽會〉、〈假如我有一座新冰箱〉、〈溫暖的心〉等,皆以個人故事為素材。然而,寫作難度在於:如何透過精準擇取,披沙揀金,萃取出合適的事件細節,凸顯個人價值與領悟?

「未成功」,或許可詮釋成「尚未成功,未來有機會成功」。思維正面,強調「雖失敗,仍往前」。因此,從生活中找到「有意義的失敗品」,打開感官陳述當時場景,將覺察力與情緒灌注其中,就能給予讀者一個「失而不敗」的價值觀。

接下來就用「結構順序圖」舉例說明:

當下場景→回憶故事→情緒感受→價值領悟 

以〈未成功的物品展覽會〉而言,當下場景必是描寫「失敗卻不丟掉」的半成品,甚至瑕疵品。具體而微表現「物品」當下狀況,利用畫面感受,搭配摹寫,將拿不出檯面卻擺放在心中的物件做細緻呈現,如:一張曝光照片、一支斷水鋼筆,透過擺放位置進行細緻描寫,全力刻劃場景細節,進而帶起讀者的好奇。

吸引讀者後,可開始「說一段故事」,以人、事、時、地進行鋪陳,如:一張曝光照片隱約記錄下父親微笑的瞬間;一支斷水鋼筆刻畫著榮譽。以物品為主軸,將故事娓娓道來,也才能為讀者解釋物品雖不完美,但仍然重要的原因。

故事完成後,接下來是情緒感受,也就是詮釋故事中「自己」的回憶與惋惜,如:一張曝光照片記錄下父親微笑的瞬間,而那個微笑是父親大病初癒的第一張全家福,讓人格外珍惜生命的可貴。又例如:斷水鋼筆刻畫著榮譽,而那次榮譽來自認真準備卻考場失利的一場戰役,斷水鋼筆雖不能再書寫,卻被賦予雖敗猶榮的心情。

最後,收斂主旨,以「未完成卻成功」作為價值領悟,強調當下雖失敗,卻是生命軌跡。「失而不敗」看似不合理,其實內蘊深厚:「失」是表象呈現,不等同內心感受;「敗」是深層內涵,不一定能被輕易看到。正是「未成功」才有進步空間;正因為「未成功」,才值得紀念。人生也因為「尚未成功」,所以才有動人的故事可以說給他人聽,並在未完待續的人生路上,依然昂首闊步!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