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高中仙旅奇緣

楊梅高中仙旅奇緣

文╱林雅儀

吃過仙草,不一定看過本尊。桃園市立楊梅高中結合楊梅區農會資源,開辦「仙旅奇緣」校本課程,讓學生不只吃、種仙草,創出仙草餅乾、仙草擂茶,力推楊梅特有的桃園二號仙草。

●在地特色課程 10年好口碑

楊梅高中10年前開始結合在地,發展埤塘、濕地等特色課程,由於重視學生身體力行,辦學做出好口碑,與想推楊梅仙草的楊梅區農會一拍即合,107年起正式推出仙草學課程。結合農會附屬組織四健會的業師、引入紫城農場的仙草種苗,將仙草融入各科教學,如化學談堆肥製作,生物談仙草扦插,家政實作仙草雞湯跟仙草甜點,甚至結合英文領域指導學生翻譯所學,搭配資訊課設計的海報、文宣,對外宣傳。

●不直接給答案 要學生思考

生物老師陳昭儀先讓學生種發芽率最高的小白菜,再進階到仙草扦插。她說,有學生自告奮勇認養仙草,意外發現有「綠手指」,收成三次還可把苗種分給學弟妹種植,成為另類薪火相傳。看到有學生卡關,陳昭儀不伸手救援,而是先問「如何才能讓仙草長得好」,刺激學生蒐集資料找答案。

●化學課教堆肥 仙草長得好

種了仙草,就得設法讓它們長好。化學老師李慧敏帶學生認識堆肥,用一個學期觀察施肥與否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她透露原本試著帶學生親自做堆肥,但因為發酵時味道太重讓人退避三舍,只好修改課程設計。

●家政課做菜餚 雞湯到奶凍

收成後,家政老師劉淑芬帶學生進廚房把仙草做成菜餚,從雞湯到餅乾,從奶凍到擂茶,她表示稱家政老師每學期燒腦想新菜單,接下來要帶學生挑戰仙草湯圓。

總務主任劉湘櫻說,仙旅奇緣帶學生認識客家文化、仙草產業,透過各科引導培養在地認同,搭配英文文宣,藉國際交流場合把楊梅之美推向全球,體現深耕在地,放眼國際的課程精神。推行至今,仙旅奇緣也帶來不少捷報。109年袁翊慈等四位學生代表桃園市農會參加全國四健會作業組比賽,榮獲二等獎殊榮;其他如小論文、桃園市科展也有斬獲。今年更代表桃園市參加全國環境教育比賽。

●看意義╱透過課程開拓視野 觀光農業商機無限

楊梅三湖里里長鄧敦仁是「仙旅奇緣」幕後推手,他解釋楊梅仙草有花也能採收,除了生產價值也有欣賞價值,是很好的綠色經濟作物,透過課程開拓學生視野,告訴他們「觀光農業」也是謀生的選項之一,打破傳統認為農業只能看天吃飯、很辛苦的印象。

鄧敦仁更指出,仙草種植牽涉各科領域,如何運用科技或生物技術延長仙草生長期並增加產量,或是如何改良品種讓其發芽更多,都跟學習緊密結合。「種仙草,不只是園藝一個科目而已」。他期許透過年輕人投入,可以研發更多的仙草周邊產品,比如冰淇淋甚至面膜,讓仙草躋身時尚農業行列。

●外一章╱從仙草力行環境教育 帶學生關懷在地生態

楊梅高中公民老師賀華興經常帶學生上山下海,親近土地跟社區,實踐公民科的社會參與。賀華興指出,楊梅得天獨厚,坐擁豐富農業資源,例如支援仙草種苗的紫城農場是北台灣蔬菜種苗主要源頭;還有全國第一家有機蛋認證的亞植農場,一顆雞蛋可以賣到30元;另外,埔心牧場跟耀輝牧場也在楊梅,撐起楊梅酪農業;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中,更有多項瀕危植物都是在地特有種。他說,在台塑農場等有心企業支持下,梅高得以真正貼近在地需求,讓學生貢獻所長,齊心將楊梅打造為休閒農業重鎮。

劉湘櫻表示,其實仙草學是楊梅高中力行環境教育的一環,除了仙草學,梅高也帶學生跟社區民眾檢測水質、關懷埤塘與在地生態、試行有機堆肥跟栽種。知識建立、手作體驗、感同身受、能量擴散,楊梅高中帶學生走出教室,以自然為師,與大地深交。

●學生說╱超難養 需要排班照顧 做報告 感受合作重要

楊梅高中三年級學生林仟築說,以前從沒注意楊梅有仙草,夜讀時她拿手機充當手電筒,跪地替仙草除蟲,雖然怕蟲,還是咬牙挑出。袁翊慈也說,仙草超難養,放假時大家得輪班照顧,種三次才成功。黃欣怡負責期末口頭報告,她表示不擅長文宣設計,多靠大家幫忙,深切感受團隊合作的重要。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