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腦算算鍋/數學看防疫

補腦算算鍋/數學看防疫

文╱洪介興

●須知1╱基本傳染數>1 指數成長很驚人



在4月12日出刊的〈檢疫與免疫〉主題中,我們對「基本傳染數」(R0)和「有效傳染數」(Rt)曾做了簡單的介紹;然而5月以來,自月初諾富特飯店爆發群聚感染,以至於月中單日逾百本土確診案例,疫情十分嚴峻,在此當下,我們更需要正確的知識,一方面讓我們免除未知的恐懼,同時也得以避免錯誤資訊的傳播。

因此,在這一次的主題中,我們會對R0和Rt做更詳細的介紹。

基本傳染數(R0)指的是在不考慮任何防疫措施,且所有人都不具免疫力的情形下,一名患者在感染期間,平均會傳染出去的人數。

假設現在有一個R0是1.5的傳染病,最初是20名患者接觸了感染源而受到感染,這裡把他們稱為第一代患者;這20名第一代患者大約會傳染給20×1.5,也就是30名新患者,這30人就是第二代患者;這30名第二代患者大約會傳染給30×1.5名新患者,也就是45名的第三代患者;第三代患者會傳染給45×1.5,大約是67名的第四代患者;而第四代患者大約會傳染給100名新患者。

經過4階段的傳播,第五代患者已經是第一代的5倍之多,如此推算下去,第九代患者大約會有500名,第十三代患者大約會有2500名,第十七代患者大約會有12500名。這種成長模型稱為指數成長,乘以1.5倍一開始看起來沒什麼了不起,但多乘了幾次以後,就會產生出驚人的巨大力量!


●須知2╱基本傳染數<1 新患者會漸漸減



現在假設另外有一個R0是0.7的傳染病,最初同樣是有20名第一代患者接觸到感染源而受感染;這20名第一代患者大約會傳染給20×0.7,也就是14名的第二代患者;第二代患者會傳染給14×0.7,大約是10名的第三代患者;而第三代患者大約會傳染給7名第四代患者;第四代患者大約會傳染給5名新患者。

從這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如果一個傳染病的R0小於1,新患者會不斷地減少,最終此病將不再傳播,由此可知,任何會造成流行的傳染病,它的R0必須是大於1。


●須知3╱加強防疫措施後 可降有效傳染數



有效傳染數(Rt)是指加入防疫措施和免疫力的考量後,一名患者平均會傳染出去的人數。也就是說,Rt的數值是可以透過防疫措施去改變的。

回到前面R0是1.5的例子,假設到了第五代新病患發生時,大家開始意識到有一個可怕的流行病正在傳播,於是開始降低社交活動的頻率,並加強重視個人衛生防護;原本100名的第五代患者大約會傳染給150名新患者,但在各種的防疫措施下,使得新患者比未防疫的情形減少了一半,變成只有75名新患者被感染,從100人傳染給75人,那麼Rt就是75÷100,也就是0.75。在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到,在各種防疫措施的實行下,Rt數值只有R0的一半,如果大家繼續維持同樣的防疫水準,讓Rt一直保持在1以下,新患者就會不斷減少,久而久之,此傳染病終將不再傳播。


●看原因╱變種病毒殺傷高 原防疫線擋不住

再回到剛才的故事中,如果這個傳染病的R0是2.5,而不是1.5呢?同樣假設前一代的患者有100名,若是沒有防疫措施,下一代患者將有250名,而在上述的防疫水準下,新患者會比未防疫的情形減少一半,所以只會有125名新患者,Rt是1.25。然而,可以看到在這樣的情形下,雖然已經有防疫措施,但新患者人數還是無法壓低,必須做出更嚴密的防疫措施,才能把Rt降到1以下,控制疫情。

去年以來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對世界造成劇烈衝擊,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居高不下,其原因在於新冠肺炎具有高傳染力,也就是R0數值高,這就需要高度的防疫措施才能把Rt壓在1以下。然而世界各國在疫情初期缺乏警覺,世界衛生組織甚至散布錯誤訊息,等到情勢擴散開來,各國意識到事態嚴重後,才開始加強防疫措施,但也只能亡羊補牢。

台灣之所以可以守住,靠的就是防疫單位從疫情初期就高度警覺,且全民具備高度的防疫意識,使得新冠肺炎在台灣的Rt一直維持在非常低的數值。即便有零星個案流入社區,也難以擴散。

然而,5月以來的疫情卻來得既凶又猛,最主要的原因是這波病毒多為英國變種病毒,這株變異病毒的傳染力比原種病毒高出非常多。我們從前面的例子知道,面對R0更高的傳染病時,相同的防疫水準,可能無法有效把Rt控制在1以下。另一個原因,在長期抗戰下,防疫工作已略顯疲乏,加上台灣疫情相對穩定,國人防疫意識也有所下降。綜合這兩個因素,此消彼長,震撼全國的疫情終於爆發。

因此,迎戰這波疫情,勢必得提高全民的防疫水準。經過這次教訓,我們也要更加居安思危,敵人如此強大,即便疫情回穩,防疫工作仍絲毫不能鬆懈!


●告訴你╱逾6成有免疫力 群體免疫才達成

這場人類與病毒間的防疫戰還要持續多久呢?什麼時候才能恢復正常的社交生活呢?這個問題的解答就是疫苗,除了防疫措施以外,另一個能降低Rt數值的方法就是靠施打疫苗產生免疫力。

專家學者一般估計新冠肺炎的R0大約在3上下,所以若想靠免疫力來把Rt降到1以下,則需要有3分之2以上的人具有免疫力,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聽到,6成或7成以上的民眾施打疫苗,算是達到群體免疫的標準。然而,目前僅有少數國家達到此標準,事實上,從去年底疫苗推出至今,全球疫苗施打率仍不到10%,照此速度,全球達到群體免疫的標準還需2年。

另一個人道問題,由於疫苗量能有限,只有經濟發展優勢的國家能優先施打,至於經濟落後的國家,專家預期最終只能靠大多數人得過新冠肺炎,產生抗體,以達到自然的群體免疫。多數人感染新冠肺炎,這會是多麼大的一場浩劫,你能想像嗎?以近期疫情極為嚴重的印度為例,他們有接近14億的人口,若要有7億人染疫,以目前的死亡率約2%計算,相當於1400萬人死於新冠肺炎!要知道,每一筆數字的背後,都是一個悲痛的故事。

我們總說生命不能用金錢衡量,不幸的是現實並非如此。如果你在乎公平與正義,除了感恩自己所擁有的優渥生活以外,也要多關注社會議題,只要每個人發揮自己的微小力量,世界就會越來越好。


●作者為教育部適性教學計畫「數學建築活動」教案設計人,任教北市石牌國中並指導政大橋藝社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