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節目五星獎 《好讀》報你知

優質節目五星獎 《好讀》報你知

文╱林雅儀

●青春發言人╱找達人 回應青少年煩惱

播出:公共電視台
目標觀眾:16-18歲

公視《青春發言人》推出「青春有點煩,我該怎麼辦」單元,找各界達人回應青少年煩惱。製作人賴彥如歸納,年輕世代問家庭、問交友、問志向,這些問題大人以前也遇過,但因有網路,現在的人際互動從學校延伸到家裡,放學後在班群裡還是「遇得到」,面對問題的時間拉長,大人以前的經驗不一定適用;加上網路上說法紛紜,不像過往大家獲得訊息多只有電視或報紙等強勢媒體,多元之下反而導致「判斷的困難」。

為了貼近年輕世代的心聲,製作團隊收集青少年的提問,找來有切身經驗的網紅或專家回覆,認真看待大家的煩惱,幫助不同群體溝通,告訴他們「這樣想不孤單」。

賴彥如觀察,許多青少年面對未來其實很務實,追求興趣,也認真思考怎麼養活自己;更有積極的青少年利用網路起身號召,力求改變。她分享節目IG曾接到粉絲私訊,原來有位高中生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議,國中健康與體育課綱應該增加心理與精神疾病的章節,提升社會的疾病認知,也幫助青少年患者找到對的資源。

看更多:YT頻道「青春發言人」


●熱青年╱創平台 鼓勵夢想變行動

播出:大愛電視台
目標觀眾:16-18歲

潘怡伶、謝采倪、蔡孟儒3位年輕癌友2018年成立「我們都有病」臉書社群,結合各自專長經營不分病別的年輕病友社群,獲選大愛電視第三屆「熱青年」。

曾患乳癌的潘怡伶回憶,確診當時,她上網找了很多資料,發現病友資源多針對中高齡,缺乏為年輕病友設計的內容。她舉例,講到乳癌,年輕患者好奇乳房重建、化療是否影響生育能力,中高齡患者反而較不在意這些問題。於是她開始在臉書上分享自身經驗,傳達正確的衛教觀念,用自己的方式幫助他人,成為「有病」社群成立的契機。

有病社群每周更新一則病友故事,故事裡講的都是病友的真實情緒。潘怡伶表示,面對疾病不是只能積極樂觀,應該接納負面情緒,找出最自在、最舒服的方式去面對疾病帶來的挑戰。

有病營運長劉桓睿說,年輕病友患病前各有專長,但是生病後往往只剩下「病人」身分,透過社群,他們傳遞「生病不只有被動受助或訴諸同情」,能主動出擊,甚至過得更好。他舉例,有病創辦人謝采倪是淋巴癌患者,儘管受疾病所苦,但仍發揮設計專才,替台大醫院改善就醫流程;也有乳癌病友重建乳房後,外型亮眼引起多家媒體關注,成為「另類超模」。劉桓睿表示,年輕病友痊癒後終就要回歸職場,他們希望透過社群告訴病友「你可以因為疾病更強大」。

大愛電視《熱青年》節目推出以來,前後採訪兩百多位將夢想化為行動的青年。製作人黃英峰說,現代人依賴手機跟社群,被平台演算法餵養,很容易只看到自己感興趣或認同的資訊,陷於同溫層而不自覺,他們推動熱青年計畫,結合紀錄片、網路直播、實體展覽跟講座等方式,打造平台鼓勵大家聚在一起,試著扭轉看事情的刻板印象,看看別人在關注什麼,也從中找出跨界激發火花的可能。

看更多:showbar.daai.tv

●阿公阿婆神救援╱孫輩做料理 長輩當教練

播出:客家電視台
目標觀眾:9-12歲

客家電視《阿公阿婆神救援》節目,邀請祖孫上電視,由孫子做出長輩指定的料理。製作人曾亭蓉說,孫子長大後,經常對阿公阿婆的關心感到彆扭,她們希望藉由做料理營造一個「孫子主動巴著阿公阿婆」的契機,增溫祖孫感情。

曾亭蓉以客家料理常見的酸菜舉例,酸菜、梅干菜、福菜其實都是芥菜,因不同醃漬法造成不同的外觀和口感。客家孩子兒時大多留有長輩洗菜、曬菜的回憶,每家一定都有獨門的酸菜料理。這些世代傳承的工序,蘊含老一輩對食材的珍惜,增添食物風味之餘,更是家族味道的傳承。

看更多:YT頻道「客家電視Hakka Kids」


●神廚賽恩師╱科學原理 解釋烹飪技巧

播出:公共電視台
目標觀眾:9-12歲

公視《神廚賽恩師》以科學原理解釋烹飪技巧,打破科學難親近的印象。科學廚藝顧問史達魯以客家的保存食為例,客家人擅長把食材醃漬後再入菜,除了透過加鹽、加糖、煙燻或醋漬等手法降低食材裡的水活性,抑制壞菌生長,延長保存期限以外,因醃漬產生的酸性環境助長乳酸桿菌,讓食材產生好吃的乳酸口感。史達魯進一步指出,乳酸菌增長後,營造出適合酵母菌跟麴菌生長的環境,這些菌種分解食材裡的醣跟蛋白質,產生「鮮味」,正是食物好吃的祕密。

客家菜有「四炒四炆」八名菜,史達魯解釋,攝氏155度以上的高溫熱炒,讓食材裡的醣跟蛋白質產生梅納反應,除了改變食物顏色,更轉變食材風味,好吃加倍,「荷包蛋比水煮蛋好吃就是梅納反應的好例子。」

不過,因為家裡爐火溫度不比餐廳,不易完整複製大廚手法,史達魯透露,家庭烹調可用小技巧彌補先天不足。比如煮菜前先炒醬汁,或把部分食材先炸過,同樣可達到梅納反應的效果。

所謂的「炆」就是燉煮菜,史達魯說,燉煮通常用在難熟的食材,比如富含膠原蛋白的筋肉部位。他解釋,膠原蛋白要在攝氏65度以上才開始熟,比其他蛋白質需要更高的烹調溫度,一般採取高溫水煮,破壞結構後,膠原蛋白會吸取湯汁水分,起鍋後就是大家愛吃的多汁口感。

史達魯提醒,燉煮溫度最多100度上下,未達梅納反應所需溫度,食材可先高溫處理再入鍋燉;他還傳授「海陸」妙招,挑選食材掌握一海一陸或動物配植物,因為產生鮮味的成分不同,「協同作用」兩兩加乘下,入口的滿足感比單吃某樣還要多。

看更多:YT頻道「公視兒少─神廚賽恩師」


★好節目看更多

●kakudan時光機

播出:原住民族電視台
目標觀眾:13-15歲

kakudan為排灣話,意指「文化‧慣習」。透過節目設計的時光機,穿梭歷史時空,讓青少年瞭解本土族群技藝與歷史軌跡。節目第三季加入青少年主持人,實踐「祖孫共學」,藉由交換不同世代的生命經驗與價值,讓「傳承」融入日常。


●喔走!48小時

播出:客家電視台
目標觀眾:9-12歲

《喔走48小時》是台灣第一個沒有成人主持的戶外實境節目,每一集都有任務,從是否接受任務開始,準備、分工、最後執行完成,都由兒童自己來。每一季有12到15位孩子接受各種挑戰。參與者與大自然互動,認識自己、學習和團隊一起解決問題。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