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鳥?駝峰藏水? 都只是迷思

笨鳥?駝峰藏水? 都只是迷思

文╱陳韻涵

新聞故事:3月3日是聯合國大會訂定的「世界野生動植物日」(World Wildlife Day),倡議人類思考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深入認識世界上的野生動植物,反思如何與生物永續共存,英國《獨立報》藉此機會說明人們對動物的6項普遍迷思。

迷思1╱公牛不喜歡紅色

公牛並不討厭紅色,實際上牠們幾乎看不到紅色,因為只有兩種視錐細胞的牛類不能辨別紅色。人們看過鬥牛士揮舞紅色的旗子激怒公牛,其實是人群鼓譟的聲音、揮舞的長矛,以及鬥牛士敵意的對抗動作惹怒公牛,而非旗子布料的顏色。

迷思2╱旅鼠容易想不開

旅鼠(lemming)是生活在歐洲與北美洲的齧齒類動物,牠們在周期性的集體遷徙過程中,偶爾會有少數旅鼠不慎掉入湖泊或地面裂縫而難以脫身。1958年迪士尼紀錄片《白色曠野》(White Wilderness)刻意製作旅鼠會集體跳崖的形象,只是創作。影片後續催生經濟學名詞「旅鼠效應」,形容投資散戶盲從財富波動、不理智的跟風現象。

迷思3╱鳥類不聰明

英文中形容愚蠢(bird-brained)的用詞組成不恰當,因為除了靈長類動物和海豚之外,鳥類其實是地球上最聰明的物種之一。例如,鸚鵡以語言和解決問題能力聞名,烏鴉是少數會使用工具捕食昆蟲的動物,雞會算數等等。

鳥腦的尺寸小,但神經元數量幾乎比任何哺乳動物都多,若以後聽到有人說bird-brained,不妨當作一種稱讚。

迷思4╱貓頭鷹能頭轉360度

貓頭鷹脖子雖然靈活,但依然有瓶頸,有14節頸椎的牠們(是人類的兩倍),脖子最多能以順時鐘或逆時鐘方向旋轉270度,由於轉動脖子的過程被羽毛厚蓋,容易造成貓頭鷹脖子能轉360度的假象。此外,貓頭鷹的眼睛只能往前看,不能左右移動眼珠,旋轉脖子能彌補視角不足,觀察周遭狀況。

迷思5╱駱駝將水儲存在駝峰中

俗稱「沙漠之舟」的駱駝,將水儲存在身體許多部位中,駝峰儲存的水量並沒有比其他部位多。事實上駱駝的駝峰由大量的脂肪組成,當食物或水份不足時,能分解產生所需熱量與水,當駝峰內的脂肪耗盡時,駝峰會變得扁塌。

迷思6╱禿鷹在垂死動物上方盤旋

禿鷹並沒有特異功能可感知垂死的動物,牠們以屍體為食,能在屍體開始腐爛的階段嗅到含硫化合物的氣味。禿鷹不會花時間等待獵物,因為其他地方尚有腐肉等著牠們上門。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