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毀了減塑

疫情,毀了減塑

文╱陳韻涵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塑膠製造、化石燃料與回收產業,在全球對原油需求銳減之際,大型石油公司投資數千億元製造新式塑料(new plastic),投資數額遠超過該產業處理舊式回收塑膠廢棄物的預算。

改變① 拋棄式塑膠需求激增

疫情讓全球各地對於拋棄式塑膠用品的需求激增,從防護面具、防護衣、手套、外帶食物容器,以及網購的泡泡紙填充材料及塑膠等包裝材料,大多數塑膠製品無法回收,廢棄塑料暴增。

改變② 全球回收業務節節敗退

塑料製品爆量也點燃回收塑膠和新塑膠的價格戰,但全球回收業者卻處於節節敗退的劣勢。歐洲回收業者的業務萎縮幅度逾20%、亞洲部分地區腰斬,美國部份企業則為60%。美國回收業者詹森說,「疫情加速這波海嘯。」

《科學》期刊一篇研究顯示,1950年起,全球已製造63億噸塑膠廢棄物,其中91%沒有回收,主因是難以回收且許多回收業者長期仰賴政府協助。香港回收企業「卜高通美」董事總經理黃楚祺說:「我看到許多人的掙扎,他們看不見一絲希望。」

幾乎每一片塑膠的「生命」都始於化石燃料,但受疫情拖累,經濟發展減緩,不僅衝擊原油需求也壓低新式塑膠的價格。新式塑膠被業界稱為「原生塑膠」(virgin plastic)或原生塑料(virgin materials),其價格是最常見的「再生塑膠」(recycled plastic,指塑料回收再製成的塑膠)的一半。

改變③ 再生塑膠製造成本增加

寶特瓶是最普遍的「再生塑膠」,但新冠肺炎疫情開始以來,寶特瓶的製造成本也隨之增加。英國「獨立商品情報服務」市場分析師表示,再生塑膠的製造成本,比原生塑膠高83%到93%。

改變④ 多國減塑政策毀於一旦

疫情毀了多國政治人物對一次性塑膠廢棄物宣戰的努力,在疫情之前,歐盟原計畫明年起禁止拋棄式塑膠用品,美國參議院則考慮禁止單次使用塑膠且可能立法訂定回收目標。

大多數的塑膠無法降解,且製造過程排放的溫室氣體成為氣候變遷的元凶之一。「世界經濟論壇」與飲料產業共同研究指出,製造4支塑膠瓶排放的溫室氣體,相當於一輛車行駛1.6公里的排放量。美國聯邦氣候委員會副主席戴爾根據去年一項研究表示,美國燒掉的塑膠,比回收的量還多6倍。

新冠肺炎的防疫和檢測需求,造就了塑膠垃圾不減反增的趨勢。倫敦能源智庫「碳追蹤者」9月研究顯示,石油與天然氣產業計畫在未來5年投資約4000億美元興建製造「原生塑膠」原料的工廠。

油氣產業的策略反映了電動車逐漸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既有的燃油能源效率改善,均降低了市場對原油的需求,產業希望透過發展原生塑膠,確保石油與天然氣未來的需求及成長。此外,亞洲等地新興中產階級數以百萬計消費者的需求,也成為原生塑膠發展的動力。東南亞地區盛行以小包分裝的方式販售民生用品,藉此減輕部分消費者的經濟負擔。美國市值最高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發言人莎拉.諾丁說:「未來幾十年,人口與收入增加,預料會有更大的塑膠需求,塑膠安全、方便,改善人們的生活水準。」

大多數企業關切塑膠廢棄物並表示願意努力協助減量,許多油氣業者透過加入「終結塑膠廢棄物聯盟」(Alliance to End Plastic Waste)來為減塑盡心力,該聯盟擬於未來5年投入15億美元減塑。《路透》調查顯示,「終結塑膠廢棄物聯盟」的47名會員中,大部分屬於塑膠產業,去年總年收益達2.5兆美元,其他會員則為製造消費性產品的企業。整體而言,該聯盟和《路透》調查的12間企業未來5年投入的減塑預算不到20億美元,這只是他們龐大收益的冰山一角。

擁有185億美元的資產管理公司「Impax Asset Management」永續主任麗莎.博瓦爾說:「廢棄物處理和回收基礎建設較不完善的國家,往往會有更大量的塑膠廢棄物,我們形同被塑膠淹沒。」

看問題

防疫利器 保護人類 害了生物

口罩已成為人們離開家的必要裝備,但口罩由不織布、聚丙烯塑料、鼻根金屬絲和鬆緊帶或綁帶組成,難以妥善回收。同樣由塑料組成的還有防護面罩、防護衣和乳膠或塑膠手套,同樣是難以自然降解的物質。人們未妥善處理的防疫用品可能流落大自然及海洋,造成動物誤食或纏繞受困,甚至死亡。

中國大陸第三方數據機構「艾媒諮詢」調查,中方今年的口罩製造量將逾一千億個。美國顧問機構「弗若斯特和沙利文」調查顯示,美國在疫情高峰期,兩個月內的醫療廢棄物總量即為過去一年的總量。

各國環保團體敲響警鐘,歐洲潛水員隆巴德創辦的非營利潔淨海洋組織「Opération Mer Propre」是最早發現這波汙染的團體。該團體透過臉書持續更新疫情對生態造成的負面影響,盼人們從自身做起,別讓口罩等防疫用品保護了人類,卻害慘了其他生物。

除了歐洲之外,「亞洲海洋」組織也發現許多海灘上散落著防疫廢棄物的照片。全球各地在9月底的世界清潔地球日分別舉辦活動,不同於往年,志工們此次撿到巨量口罩。

防疫廢棄物可能遭大型掠食動物當作水母等食物,讓牠們生病,嚴重可能致死。口罩的鬆緊帶或綁帶也可能纏繞生物,讓動物們窒息或無法進食。此外,塑料防疫用品在分解時會形成塑膠微粒,可能滲入地下水層而被其他生物喝下肚;若海魚誤食這些塑膠微粒,之後成為你我餐盤上的海鮮,人類最終還是可能「自食惡果」。

法國議員寶格表示,「個人防護用品需要450年才能分解,這些廢棄物對地球的長期危害,可說是名副其實的『環保定時炸彈』。」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58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