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顛覆世界 航空業悄掀革命

疫情顛覆世界 航空業悄掀革命

文╱陳韻涵

隨著全球放寬新冠肺炎避疫禁令,新時代的航空旅行也悄悄改變。未來可能看到機器人打掃航廈、消毒報到櫃檯和取票機,甚至在機艙走道送餐。旅客魚貫通過安檢、行李檢查和消毒區,毋須碰觸任何東西,登機後可能透過手勢或眼球動作開關行李置物櫃或操控機上娛樂,一切都透過感應操作。專家表示,多數概念仍在試驗階段,可望很快實現,正如生物辨識通關系統般普及。

改變①

記錄旅客接觸史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航空業,國際商業客機航班幾乎停擺,人們避免搭機旅遊。大家都在問,何時才能脫離虛擬會議和居家視訊派對,再度飛上青天?

麥肯錫管理諮詢公司資深夥伴狄希特說:「我和許多客戶都在猜,可能是明年的某一天。」他說,中國大陸已實施嚴格的搭機規範,要求旅客出示未帶原新冠病毒的證明,透過系統了解旅客的旅遊史並給予紅綠黃的試航QR碼;綠色即代表已受檢且未感染新冠肺炎。

狄希特說:「需要量體溫,填許多表格,很難想像這些措施在西方國家施行。」旅客資料和流向追蹤是人們再度搭機旅行的關鍵,即便是現在,狄希特也懷疑部分國家是否確實做到記錄旅客接觸史;接觸史很重要,若乘客登機後確診,航空公司才能聯繫同機其他乘客。

為保持搭機期間的人際距離,歐洲易捷航空提議讓三連座位中間空著,卻也意謂損失中間機位的營收。狄希特認為,旅客樂見中間座位空著,而美國邊疆航空短暫試行讓旅客多付費以維持該座位淨空。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上月發布聲明,反對中間座位空著的做法,僅建議旅客和空服員進入機艙後戴口罩。

改變②

登機必須戴口罩

未來的飛行期間,口罩等個人防護設備可能成為必備物品。歐洲、美洲、亞洲和中東的主要航空公司都已強制要求旅客和空服員在機艙內戴口罩。

機上備品製造商Kaelis執行長海茲說:「至少今年一整年,旅客登機都必須戴口罩。」他說,個人防護隨行包供不應求,內容物包括口罩、手套、乾洗手、酒精棉,以及防疫說明書。海茲預期,「航空公司聯名的個人防護隨行包將掀起潮流,宛如實用又不退流行的過夜包。」

被問到個人防護隨行包應該由航空公司或旅客買單,海茲答道:「這是公共衛生問題,我認為航空公司應該免費提供,戴口罩不僅自保,也保護其他人。」

改變③

檢測消毒科技化

機場航廈目前依然門可羅雀,但已有許多新科技進行測試。中東的阿提哈德航空與澳洲自動化公司Elenium合作,在阿布達比國際機場測試可測量旅客體溫、心跳和呼吸頻率的聲控自助報到櫃檯系統。

阿提哈德航空副總裁奧普曼說,科技偵測是預警指標,將協助辨識旅客症狀,若系統發現乘客可能生病,將自動暫停自助報到或託運行李手續,避免進一步感染。奧普曼說:「我們相信這不僅有助遏止新冠肺炎傳播,未來也將協助判定旅客是否適航。」

香港國際機場(HKIA)已設立「全身智慧消毒通道」,乘客和機組員量過體溫後,必須進到這個封閉通道,透過光催化及奈米針技術殺菌40秒,消滅人體及衣物上的病毒及細菌。

HKIA也藉助「智慧消毒機器人」以紫外線消毒燈、360度消毒噴頭及0.3微米的空氣過濾器,消滅空氣中及物體表面近99.99%的細菌及病毒。智慧消毒機器人過去多用於醫院,HKIA成為全球第一個採用此技術的機場。

改變④

清潔機器人待命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去年9月啟用,該機場是全球規模最大、施工難度最高的單體航廈建築。參與設計大興機場的哈蒂建築事務所副總監切卡托說:「紫外光、清潔機器人等科技已在機場實驗,好讓人與人之間不用維持社交距離,否則可能需要更寬敞的機場。」

切卡托異想天開地說,未來可能出現類似電影《星際大戰》的手臂皮下追蹤晶片,持續追蹤人們的健康狀況,但現行科技還差得遠,且存在道德、隱私和公民自由權問題。他說,我們往往開玩笑說,「機場基本上與商場結合,如今可能得與醫院結合。」

切卡托預期機場在不久的未來將有類似金屬偵測器的旅客健康狀況偵測拱門,並透過減少接觸,加速旅客通關的時間,甚至簡化拿取托盤的檢查程序。

改變⑤

觸控進步到眼控

航空旅行主要聚焦機艙內部,這是乘客與機組員互動最多的空間。西雅圖設計公司Teague藝術家利德爾說:「行李置物櫃可能改為手勢操控,乘客不用觸碰把手,只要揮揮手就能開關門。」利德爾自1940年代以來,設計夢幻客機和所有波音客機的機艙。

利德爾認為,航空公司會加強機艙物件表面抗菌,提升乘客對機艙潔淨的信任;隨著觸碰物品成為差勁的機艙禮儀,機上娛樂系統也會進一步升級。他說:「最終,將會看到以眼部追蹤為基礎的操作介面,完全不用觸碰機上娛樂系統的螢幕或遙控器。」

除了硬體設備之外,利德爾認為,航空公司最大的挑戰在於供餐。新冠肺炎蔓延初期,各家航空公司停止供餐,降低組員來回走動的頻率,未來則可能出現送餐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他說:「餐車是很奇怪的設計,擋住走道,送餐期間讓部分機艙空間難以接近,走道機器人或能解決此問題,讓旅客決定何時用餐,而非航空公司決定何時供餐。」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56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