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細節」的敘事技巧

打造「細節」的敘事技巧

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柯惠馨撰寫

寫作最可貴在於「看見」,無論讀者或作者,都在力求「看見」他人眼底的畫面,進而「回憶」或「幻想」自己的內心小劇場。事實上,真正能夠「被看見」的文章,大多有「主動看見」周遭的能力,唯有「作者」擁有此能力,才能寫出令「讀者」感同身受的作品。

要達到「主動看見」的敘事結構並非難事,最重要是必須給予讀者想像空間與畫面。這些空間與畫面又必須以「故事梗概」作為動機,進而鋪寫出關於故事「相關細節」,以此引出「個人感受」,最終才是事件所產生的「感思與領悟」。這過程中,考生往往過分凸顯「個人感受」,進而忽略對「相關細節」的鋪陳與描繪。

然而,真正能夠在文章中落實「相關細節」,吸引讀者前往觀光的學生幾少,原因在於「細節畫面」鋪寫過少,「情感陳述」過多。細節的目的在於將眼前畫面以工筆刻劃方式,再現讀者面前。

曾經有學生前往中歐旅遊,難能可貴的長途遠遊,旅人的眼睛應當如攝影機,每一針畫面寫來都應當如景物再現。然學生卻面色凝重地詢問我:建築怎麼寫?我不知道工法。燈光怎麼寫?明滅之間好難呈現。

看著學生眉頭皺起,支吾難語的困境,令我猛然想起,那次走在維也納街頭,壯闊的建築與不可勝收的感動,因而提筆試寫一段作為示範:

近距離看著維也納的每片磚瓦,可以想見當時的文明與輝煌。每戶窗櫺開窗菱形或圓拱型皆有,鍛造雕琢費工而華麗,漆上黑、白、黃、橘的各種圍欄,其欄杆柱體繁複如花,開在每戶人家的窗台上。

「看見」眼前令人震攝的景物,試圖以「摹寫」方式落筆,仔細刻劃顏色、形狀、樣貌、材質等變化,過程中彷彿自己重新造訪一次,同時也給了讀者親臨的感動。

能看見周遭的環境變化或特徵,才能細膩的帶領讀者看見自己的內心。細節的魔力在於:引導讀者回到心中,描摹屬於自己的畫面。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55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