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感實驗室/美國高中數學不上進階代數 改上資料科學?

數感實驗室/美國高中數學不上進階代數 改上資料科學?

賴以威(數感實驗室)

約莫今年十月底,美國史丹佛大學數學系教授波勒(J. Boaler)在《洛杉磯時報》投書,倡議應該把美國高中數學的進階代數課程,改成資料科學。波勒是著名的數學教育學者,著作的《成長型數學思維》在亞馬遜網路書店裡STEAM教育類中,高踞暢銷排行榜首。此次的投書她說到,美國的數學課綱是1950年艾森豪時代制定,目的是提供冷戰時期重要的火箭科學家人才。

幾十年過去,科技大幅進展,人手一台的行動裝置具備強大計算功能,人們生活型態、職場隨之有重大轉變。拜資訊革命之福,光是過去兩年內所產生的資料,就佔人類史上所有資料量的90%。因此,波勒教授認為,也是數學教育內容該做些改變的時候了。

《蘋果橘子經濟學》的作者之一杜伯納(S. Dubner)每周有固定的音頻分享,訂閱此音頻的聽眾多半是相關領域的高知識份子。波勒教授團隊訪談其中900名訂閱戶,詢問他們每天日常有用到那些數學知識:少於12%的人用到代數、三角、或微積分等任何一種,只有2%的人用到微積分。相反的,高於66%的人每天用到excel這類的數據分析工具。波勒教授因此這麼說(註)「你上次用到多項式除法是什麼時候了?如今,多數學生不再學草寫、如何使用計算尺這些曾經一度在日常生活中有用的事情。讓我們就像對待補襪子跟速記一樣,把『手算多項式分解』給掃入灰燼中吧。」

波勒教授想做的不是修改,而是根本上的改變數學課綱。她認為每位高中生都應該學習如何解讀、分析資料,了解因果關係、相關性是什麼,這不僅能像教代數證明一樣,培育學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也讓學生具備更實用的數學能力來探索世界。事實上,類似的呼聲早就不是第一次。2009年,另一位知名的美國數學家班傑明(A. Benjamin)便曾經在TED演講中,倡議在數學課綱中加強調機率與統計「請別誤會,微積分是個重要的學科 它是人類心智最重要的產物之一… (中略) …簡要的說,與其讓學生學微積分,我想更重要的是讓他們了解,距離平均值兩個標準差,代表什麼意思,會更有意義。」

這些對數學課綱的不一樣想法,你同意嗎?

註:因為篇幅限制,此段話並非逐字翻譯而有所修剪,但內容不受影響。

本文轉載自聯合報教育版「閱讀數學」專欄,更多好文請上「數感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