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節食減重法
只要對飲食內容與方式做出小而有力的改變,就能達到減重、培養腸道益菌與延長壽命等目標。(圖/路透)

不節食減重法

文/編譯梁采蘩

寒假和春節的美食將一波波攻來,眼見體重可能失守,但懶得運動,又沒意志力嚴格執行節食,怎麼辦?

 其實想改善健康,不一定要用激烈方法。只要對飲食內容與方式做出小而有力的改變,就能達到減重、培養腸道益菌與延長壽命等目標。《華盛頓郵報》整理出無須節食、輕鬆做就能改善健康的7個飲食調整之道。

●調整1/吃高纖食物 有益腸道菌

在飲食中加入燕麥、扁豆、鷹嘴豆、糙米、藜麥和其他全穀物,及堅果、水果和蔬菜。吃這些富含纖維的食物,除了容易有飽足感,還能餵飽腸道微生物,新研究顯示,這能有效減少卡路里攝入量。

同樣的卡路里,透過高纖食物或超加工垃圾食物攝取,人體的反應也大不同。垃圾食物在上消化道很快會被吸收,代表人體攝入的熱量更多,留給消化道末端腸道菌群的更少。相反的,高纖食物沒那麼容易被吸收,會順著消化道來到大腸,讓數兆個腸道菌享用。

●調整2/成分單純佳 少碰加工品

食品加工會改變食物結構。專家說,這影響你吃下吸收的量,以及體重與罹患慢性病的風險。因此下次採買時,盡量挑成分單純的食物,包裝有低加工、季節性、草飼、全穀物、放牧飼養等字樣。就算是一袋急凍蔬菜,也比那些含有多種添加物的加工食品好。

研究發現,人們吃超加工食品,一日攝取的熱量就會比吃未加工食品多出約500卡路里。專家說,多數超加工食品被設計成會破壞人類的飽足感機制,誘使我們暴飲暴食,增加體重。

●調整3/多吃優質碳水化合物

節食減重的人會叮嚀自己少碰碳水化合物,但與其完全不吃,不如換成攝取優質碳水化合物;用全穀物、豆類、扁豆和蔬果,代替精緻糕點、麵包、白麵條與白飯。多攝取健康脂肪和蛋白質,如堅果、種子、酪梨、雞蛋、禽肉、優酪乳和海鮮。

增加這些優質碳水化合物,讓你無須斤斤計較卡路里也能減重,更有助於降低罹癌與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減少死於心臟病或中風的可能性。

●調整4/向「藍區」人瑞學怎麼吃

全球5個最長壽的地區,包括義大利薩丁尼亞島、希臘伊卡里亞島、日本沖繩、哥斯大黎加的尼科亞、美國加州羅馬琳達等地,居民相當長壽,其中不乏百歲人瑞,這些地區被稱為「藍區」(Blue Zones)。

藍區人民的共通點就是喜歡吃各種豆類,分量約每天一杯,以及其他富含纖維的植物性食物。像大豆就是沖繩傳統飲食的重要一部分,薩丁尼亞的蠶豆與哥斯大黎加尼科亞的黑豆也是如此。

2022年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醫學》(PLOS Medicine)的一項研究發現,多數人如果從典型西方飲食改成更健康的飲食習慣,壽命就會延長數年;預期壽命延長最多的食物是豆類、鷹嘴豆、扁豆和其他莢豆。

●調整5/午餐吃適量 晚餐吃少量

人體在早上消化代謝食物的效率最高,並隨著時間降低。研究顯示,早上9點吃一餐與晚上9點吃一餐,對新陳代謝的影響大不相同。因此為了達到最佳健康狀態,最好趁早上攝取一天所須的大部分熱量,午餐吃適量、晚餐少量。

在最近一項研究中,科學家綜覽9項嚴格臨床試驗的資料,包括485名成年人。他們發現,被指定在一天較早時攝取大部分熱量的人,比相反的人體重減輕更多,血糖、膽固醇和胰島素敏感性(糖尿病風險指數)也有所改善。

●調整6/飲食多樣化 有益腸道菌

腸道菌群喜歡多樣化,食用各種富含纖維的蔬菜和營養豐富的食物,似乎對腸道健康特別有益。可試著設定目標,例如每周吃大約30種不同蔬果。這實際上沒那麼難,你平時可能已經吃不少種了。

快速增加種類的方法是加入香草和香料;吃沙拉時攝取各類綠葉蔬菜,不要只吃一種。在早餐中添加各種水果,並嘗試發酵食品,如優酪乳、韓式泡菜、德式酸菜、康普茶(Kombucha)和克非爾(kefir)。

●調整7/改用餐順序 澱粉最後吃

名為「用餐順序」的進食策略與一般人吃飯習慣完全相反。方法是先吃蔬菜或富含蛋白質與脂肪的肉類,把一籃子麵包、薯片等碳水化合物留到最後再享用;近期研究發現,這樣吃會讓食物離開胃的速度變慢,延緩消化過程,給你更長時間的飽足感,也就有助於減重。

這方法相對簡單,無須大幅改變你平常吃的東西。研究人員發現,每餐先吃蔬菜或蛋白質,特別有助於第二型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控制好血糖,也能降低罹癌與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減少死於心臟病或中風的可能性。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7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