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小生 1/4是小胖

國中小生 1/4是小胖

【文╱記者許政榆】

台灣一半的成年人體重落在「過重」及「肥胖」區間,根據調查,台灣國中小的學童也深陷「小胖」危機,約每4名學童就有1人過重或肥胖。專家指出,影響孩童肥胖原因有3項,包括教科書未針對提供正確營養教育、家長不健康飲食觀念影響學童、營養午餐僅能兼顧孩童一天中的一餐等。

根據2020至2021年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調查,國小生過重及肥胖率為25.4%,等於每4人就有1人過重或肥胖;國中生過重及肥胖率為29.9%。

「從小到大,念書都沒念到營養知識。」癌症關懷基金會執行長黃翠華表示,台灣肥胖問題已眾所皆知,政府喊出飲食教育向下扎根,但年輕學子的飲食觀念還是非常差,年輕人依舊愛吃雞排、喝手搖飲。基金會曾赴學校推廣營養知識,事後卻有家長打電話到學校投訴,批評「小孩還在發育,不吃炸物怎麼長大?」

台灣營養基金會董事長黃青真說,國健署近年雖用「我的餐盤」推動均衡飲食觀念,但翻開國中小教科書,保健營養被歸在「健康體育」科目中,15個課程單元中僅一課談營養,導致學生從小沒有正確營養觀念,甚至負責制定公衛政策的醫師們在就讀醫學系期間,也沒有必修營養課程,輕忽營養與疾病間重要關聯性。

竹北中正國小營養師賴君亞說,國小高年級女生對於體態意識很有自主意見,想要維持纖瘦體態,常常「吃一口飯就飽」,中午不吃飯,但下午肚子餓時卻猛吃零食、喝含糖飲料。

賴君亞說,依規定,高級中等學校,班級數40班以上需配置一位營養師,低於40班則由午餐秘書開菜單,委由配有營養師的學校協助審查。看似都有把關,但學童每天僅有一餐在學校用餐,回家後可能都打掉重練。

賴君亞說,孩子普遍不愛吃菜,營養午餐的菜色配置如果太過健康,常會造成過多剩食,導致菜色得加上一點「高油」感,如焗烤茄子,才有辦法獲得青睞,但也凸顯學童飲食多偏向高油、高糖。不良飲食習慣將埋下長大後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等風險。

【2023-08-14/聯合報/R16版/好讀周報健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