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同在 平等尊重從你我開始

童心同在 平等尊重從你我開始

文╱陳櫻慧(童書作家暨思多力親子成長團隊召集人)

●臉有血管瘤 上工3天被辭退

「O卡桑」(OKASANG,日文,母親)養生飲品品牌,原是一家小攤販,老闆黃立丞本來是高中老師,2015年和家人一起創業,希望替臉部傷友營造友善的就業空間,因為他自己臉上就有大半的紅色血管瘤。21歲曾在連鎖餐廳擦拭碗盤,但是才工作第三天就被當場開除,不是工作不認真,而是來巡店的經理一見到黃立丞,劈頭就罵店長:「你怎麼請這種人?」指的就是臉上有大面積血管瘤的「這種人」。

不只是長大後的工作,在就學成長過程中經常會發生這樣不愉快經驗,都讓黃立丞忍不住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他後來決定創造一個對顏面傷友友善的工作環境,黃立丞說,「很多傷友其實喜歡接觸人群,而且有銷售、社交才華。」飲品門市曾聘請全身70%燒燙傷的傷友,也聘過血管瘤傷友,在他的店裡,顏損傷友都有機會工作,不論外表長相如何,大家都能彼此接納、相互尊重、關懷,上門的顧客也都開心的購買商品。

●履歷不貼照 給專業一個機會

這樣的時事不勝枚舉,最早在台灣提出「履歷不貼照」想法的是9歲時曾烈火灼身的女孩郭采瑀,28歲的她現在於一家AI公司擔任產品設計師,也認為應該拋開對顏面差異的偏見,「給專業一個機會。」因為疫情關係,戴口罩意外變成顏面傷友可以避開奇異的眼光,擁有「我們都一樣」的平權機會,可是,如果脫下口罩,如何能讓每一個人都可以自在的生活,就是整體社會值得努力的目標。

●看似開玩笑 實則不平等對待

生活當中這類的案例,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明顯的就如同黃立丞與郭采瑀所遇到的不公平對待,微小的其實更充斥在日常言行舉止的互動裡。印象於國小四年級時,班上有個雙腳行動不便、肢體有障礙的同學,有次他不小心跌倒了,同學不只沒有過去攙扶,還群聚圍觀,趁機你來我往的嘲弄他一番……;因為外表,還可能是天生粗壯的雙腿,也經常會被旁人戲謔說是「蘿蔔腿」,腿太纖細又被說是「鳥仔腳」,這些刻板印象都帶著偏見;或者是新住民可能因為膚色、文化習慣或語言差異;更別提是聽力障礙、性別……等,諸如此類,都可能帶來霸凌、歧視,甚至排擠,而造成各種身體或心理的傷害;也曾有朋友因為說話不流暢,同學在旁開玩笑似的故意模仿結結巴巴的說話方式,點滴許多看似「開玩笑」的背後,其實就是一種不平等的對待。

仔細思考,看看我們生活四周的朋友、師長,每個人是不是都不一樣?不只是長相不一樣、個性不一樣,所遇到的家庭狀況不同,想法也常常不一樣。換個角度思考,不覺得正因為這些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生活起來更有樂趣?也時時提醒著我們,要保持彈性,同理、接納、了解這些不同所帶來的學習與成長。

●閱報祕書╱關於兒童權利

走在落實先端的柯札克,鼓勵不同外貌、背景、年紀的孩子們要學習彼此接納、相處,並練習共創、共治,將孩子視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陪伴並鼓勵其發展。

延續柯札克的精神,紀念他誕生100周年,聯合國宣布1979年為國際兒童年,198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兒童權利公約》,不論族群、外貌或身心障礙,提出了四大指導原則:①禁止歧視原則②兒童最佳利益為一優先考量③兒童之生存及發展權④兒童表示意見且該意見應獲得考量的權利。

具體列舉孩子應享有的權利,概略有:①生存權②受保護權③發展權④平等權⑤隱私權⑥身份權⑦表意權⑧遊戲權⑨參與權⑩教育權。

如今已超過兩百個國家簽署《兒童權利公約》,主張每個孩子都是獨立完整的個體,每個大人都應該積極擔負並保障兒童權利,讓孩子從小可以在平權不受歧視的環境中,成長為身心健康的大人,一切從「尊重」開始。


11月20日是國際兒童人權日(International Children’s Rights Day),是世界對全世界孩子許下承諾的日子,希望不要因年紀、膚色、族群、外貌……,每個人都可以喜歡自己並尊重彼此的樣子,如果可以學會「尊重」,自然不會覺得對方和自己不同就加以排斥,甚至欺侮他;試著從「人」作為最根本的關懷與出發,自然更能了解及進一步接納彼此的不一樣,就能減少「歧視」的產生。

●兒童人權之父 力行從尊重到平權

從尊重到平權,落實這個概念的先驅──生於波蘭華沙的柯札克,早在西元1912年正值保守的時期,他就鼓勵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年紀的孩童要相互尊重,一起共同制訂規則、互助生活,每個人都有參與發言討論的權利,沒有任何階級之分,因而有「兒童人權之父」之稱。

●鼓勵組織議會 生活規則自己制訂

柯札克擔任孤兒院院長期間,他相信孩子,鼓勵他們組成議會和兒童法庭,共同制訂並遵守的規則,讓他們在生活中可以充份自主、參與、討論;正因認為孩子們是獨立自由的個體,所以即使是團體生活,依舊讓每個人保有帶鎖的抽屜,有管理自己財物的權力。這些對孩子來說是相當重要的養成與練習,尤其當時還是屬於大人權威的年代。孩子從這些自主的過程,不論年紀、族群或外貌,大家因為可以尊重彼此,所以可以形成小型的自治世界,相信自己是有力量,並對未來保有希望,而這些孩子也做到了!

●創辦兒童報紙 編採全由兒童決定

柯札克是教育家、兒科醫生,也是受歡迎的童書作家。他於1926年創辦全國性兒童報紙《小評論》,從投稿到編輯皆由兒童決定安排。柯札克會在睡前讀故事給孩子們聽,即使是一個動盪不安的大時代,柯札克盡力保護孩子生活及生存的安全,透過各種方式希望孩子可以快樂生活,成長為一個身心健康、獨立自由、地位平等、相互友愛的成人。

●如何尊重別人 從生活中就可練習

由柯札克所經營的「孤兒院」自治故事可以得知,「尊重」從我們的生活中就可以開始練習,了解每個人都擁有各項權利,不受到年齡、性別、國籍、膚色……等限制,而是真正的「人」和「人」的平等相處。藉由反覆的練習,變成習慣,是不是「平權」這件事就不會那麼難了呢?透過大家的共識,「霸凌」就有機會再少一點,甚至發揮每個人的力量,試著去影響跟鼓勵同儕,勇敢練習和自己不一樣的人相處,聆聽對方說些什麼、同理對方的感受。

小說《奇蹟男孩》(《Wonder》,2012),譯有40多國版本,銷售500萬冊,被改編為電影及繪本,故事主角奧吉因為先天臉部缺陷,即使被霸凌仍健康自信;勇敢又堅強的故事,鼓勵了許多相同處境的人們活出自己,也提醒我們不要忘記著眼「人」的本質與良善,任何的言行舉行,都會深深影響他人,不要讓自己的「開玩笑」,成為別人內心的傷害。

相信經由我們的努力,不論是黃立丞,還是郭采瑀,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就不會歷經這麼多異樣的眼光與折磨,甚至被剝奪了工作權力,我們所捍衛的不是特定少數的族群,而是包括我們自己,也能受到公平對待的社會眼光。

 

●延伸書單
1.《好心的國王:兒童權利之父──柯札克的故事》(親子天下)
2.《我們都是奇蹟男孩》(字畝文化)
3.《山下同學不說話》(步步)
4.《小愛的秘密》(小熊)
5.《亞斯的國王新衣》(巴巴文化)
6.《聽不見的聲音》(東方)
7.《穿裙子的男孩》(聯經)
8.《孩子之國班波斯塔》(聯經)
9.《我想養貓,可以嗎》(台灣展翅協會)
10.《人人生而自由》(聯經)
11.《請為每個孩子著想》(遠流)
12.《如果我是市長》(聯經)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56期



111年兒童權利徵圖比賽開跑囉!
即日起收件至111.3/11(五),萬元獎金等你拿!國中以下包含學齡前兒童皆可參加。
詳情請見→https://udncollege.udn.com/1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