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寫作教室/從文本建立思維

聯合報寫作教室/從文本建立思維

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 王一亘老師╱撰寫

你是否曾想過為何近年來的台灣教育要不斷推行閱讀呢?在你認知中,閱讀是否僅限於課內書、課外書?MV、電影、是否也可以是汲取養分的閱讀文本?而你認為閱讀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台灣早期的閱讀教育大多是限定於句讀之間,我們常常需要背誦註釋、圈詞。漸漸的,大家發現光是學詞彙是不夠的。於是我們試著增加了許多相關知識,例如,談到棒球,可能會科普台灣當年的棒球風光,甚至放上曾經紅葉少棒隊萬人空巷的盛景。談到布袋戲,可能會科普黃俊雄與史豔文的歷史,甚至一賞當年雲州大儒俠的盛況。後來,我們慢慢發現,這樣似乎還沒有辦法真正了解作者的想法。於是我們開始使用策略和模組,像是5W1H,拿一篇新聞報導、課文故事來拆解人事時地物。到如今,我們又發現了,學會拆解文本,卻似乎還缺少點什麼?

是的,我們自己的思考在閱讀中消失了。

換句話說,無論文本是書籍、部落格文章還是電影或MV,身為讀者我們需要從觀賞的過程裡面觸發自己更廣、更深的思考。透過這個建構思維的過程,我們更能看懂自己是如何想一件事情的,也就是所謂的思考形狀。而這就是閱讀的根本意義。BBC曾有一則新聞報導奈及利亞的一位11歲少年安東尼,他在雨中赤腳跳芭蕾舞的影片一時在網路上瘋傳。報導採訪中,父母表示期待他將來可以成為一名牧師,而他在影片爆紅後獲得了獎學金以及赴美參加芭蕾舞劇團的課程機會,安東尼表示:「跳舞時,感覺自己就在世界之巔。」根據這樣的故事,我們可以試著思考:

第一,根據我們對非洲的印象,男孩的夢想是成為舞者是否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二,當父母的期待與男孩並不相同時,這個男孩可能會做出哪些選擇?

第三,角色易位,當我們的夢想與長輩的期許有牴觸時,兩難之間,孰重孰輕?

最後,我們又是如何考量這件事情的?

因此,從閱讀文本到自我思考形狀的認識是在建立我們看待世界的眼光。也就是說,我們在「閱讀」的過程裡,觀察自己如何「思考」事情,以及,在這些自我探索之後,是否又更進一步了解自己一點。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