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死大腦之說

瀕死大腦之說

撰文╱柯霍、翻譯╱謝伯讓

當人遭遇到攸關性命的特殊事件,例如心臟病發、窒息、受電擊或鈍傷(blunt trauma)時,可能就會觸發瀕死經驗。在醫院,心跳停止的病患大約每十人就有一人會出現瀕死經驗。有數千人從這類痛苦且不確定的情境中存活下來,他們都提到一種經歷,就是自我脫離了受損身體,然後進入一個不受一般時空疆界限制的領域,這些強烈且神秘的經驗,可以永久改變他們的人生觀。

具有某種共通性 並非虛構

瀕死經驗並非虛構,這些經驗具有某種共通性,例如痛苦消失、看見隧道末端有光芒及其他視覺現象,覺得自己和身體分離並飄浮其上、甚至是飛入太空(像是靈魂出竅)等。有時候還會出現扭曲的時間和空間感,或者見到在世或已故摯愛之人和天使等靈體,此外也可能出現普魯斯特式(Proustian)的回憶、甚至是回顧整個人生一切善惡所為的記憶(一生快速在眼前閃過)。對於這些經驗現象,科學家有一些可能的生理解釋,例如視野逐漸狹隘的隧道視覺(tunnel vision),可能是因為視網膜邊緣的血流量最先開始減少,導致周圍視野最先消失。

我們很難找出瀕死經驗的精確神經機制和過程,因為大腦在這種情境下可能會出現各種損傷。此外,瀕死經驗也不太可能發生在受試者躺在磁共振造影掃描儀裡面、或是頭皮上戴著電極測量頭套時。

心臟病發狀態 或許可解釋

不過,透過檢視心臟病發作時的狀態,我們或許有機會一窺究竟。此時病人的心臟停止跳動,醫學術語會稱病人進入緊急(coding)狀態,在這種情況下,病人尚未死亡,因為心臟可透過心肺復甦術重新跳動。

現代的死亡定義,指的是不可回復的腦功能喪失。當大腦局部缺血和缺氧時,病人會進入短暫昏厥,然後腦電圖(EEG)會出現等電位的現象,也就是一片平坦,意味大腦皮質(腦最外層的組織)中散佈的大規模電生理活動已經崩解。就像一座城市中每個社區逐一失去電力,局部腦區也逐一離線。而此時的心智由仍然活躍的剩餘神經活動支撐,並持續進行例行工作:根據個人的經驗、記憶和文化背景去詮釋並敘述故事。

由於大腦各部位逐一停止運作,心智就產生了奇怪且獨特的故事敘述,這也是瀕死經驗大部份的內容。對正經歷此情境的人來說,瀕死經驗就像正常清醒狀態下心智所經驗到的內容一樣真實。當整個大腦都因為失去能量而停止運作之後,心智就不復存在,意識當然也會連同消失;如果恢復氧氣和血流供給,那大腦就可以重新開始運作,敘事般的意識經驗也會再次出現。

類似癲癇 有生物機制根源

另外神經科學家發現,瀕死經驗與稱為複雜型部份性癲癇(complex partial seizure)發作十分類似,這類癲癇發作可說是一種意識局部受損的狀態,通常與半側大腦的特定腦區有關。發作之前,有時病人會看到光暈,在一些病人身上,這種現象非常專一,可用來做為癲癇發作的預測指標。這類癲癇發作時,病人可能會有不尋常的味覺、嗅覺或身體感覺,或者看到物體大小改變、出現似曾相識感、自我感喪失以及極樂狂喜的現象。

神經科學家藉由在癲癇病人腦中植入電極,接著以電流刺激稱為腦島(insula)的腦區來誘發這種狂喜感,這項程序有助於找出癲癇在腦中的起始位置,以利後續進行切除手術。病人在接受刺激後會出現極樂狂喜、幸福感增加、自我意識提升,以及對外在世界的知覺增強的現象,刺激其他腦區的灰質有時則可誘發靈魂出竅的感覺或幻視。這種異常大腦活動與主觀意識經驗的強力連結(無論是由疾病誘發、或由外科醫生透過電極所誘發),顯示出瀕死經驗並非靈性神秘現象,而是有生物機制上的根源。

大腦缺氧 也會造成愉悅感

當大腦血流不足和缺氧時,我們的心智會努力試圖保持運作,但為什麼此時會經驗到幸福感而非驚慌的感受,目前仍是謎團。不過有趣的是,人類在其他情境下有許多極端經驗,也會因為氧氣不足而造成愉悅感、輕飄感以及激動情緒,例如深水潛水、高海拔登山、飛行、窒息或昏厥遊戲,以及窒息式親密行為等。

或許只要心智仍清醒、大腦沒有因為鴉片或其他止痛藥物而變得遲鈍,那麼這類的狂喜感在經歷各種型式的死亡時都會出現。在進入莎士比亞劇作《哈姆雷特》的那個「從來沒有旅者返回的未知國度」之前,與將死身軀連結在一起的心智,或許早已前去拜訪了個人專屬的私密天堂或地獄。

(摘錄,文中標題為編者所加)

本文取自《科學人》雜誌2020年9月號,更多的內容歡迎閱讀《科學人》雜誌。相關訊息網址:sa.yl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