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三毒 現身北海岸

世界第三毒 現身北海岸

文╱記者游明煌

最近天氣炎熱,高溫直飆,到海邊戲水、浮潛最消暑。但不少泳客清涼下水後,上岸後身體卻紅腫一片奇癢難耐。到皮膚科就診,才知道原來是被海裡的水母「吻」上了。

最近到基隆外木山海興游泳池海域的泳客,常遇到「蚊子水母」,一不小心就被叮到。這種水母不大,只有1公分多,但被叮一口像被蚊子咬到會很癢。曾有泳客在海泳時沒注意前方,一手就打進水母群,上岸後手整個腫起來。

中華民國水上救生協會救生教練高澄萬說,水母是一定會碰到的,有時看到好大一片,要想辦法去避開。像外木山大武崙沙灘是個內凹地形,海流很容易把整群的水母往裡沖,去年有志工在幾個小時內撈起200隻白色水母,避免泳客碰觸。

高澄萬說,被稱為「世界第三毒」的僧帽水母,去年在北海岸的萬里沙灘大量現蹤,基隆外木山、和平島沙灘也有少量出現。今年海中也有,但沙灘還沒發現,民眾仍要注意。

僧帽水母棲息地主要在大西洋熱帶海域、南非及地中海沿岸,部分被季風吹拂、順著潮流飄來台灣。僧帽水母是群居性,外觀像氣泡一樣漂在海面上,海面下的觸鬚是藍色的,有毒性,近年在北海岸、基隆海域都有發現不能輕忽。

近日海邊有不少民眾被水母螫傷,海科館提醒民眾小心。產學發展組主任陳麗淑說,海上漂流物通常會夾帶整群的水母進來,最近圓形的、觸鬚很長的2種水母最多,從東北角、基隆到北海岸海域都有,無論被哪一種水母打到,都會有紅腫過敏現象。

高澄萬建議,如果水母太多就不要下水,蛙鏡的除霧要做好,不要霧霧看不到前方水域,一手巴到整片的水母就慘了。可隨身攜帶一個小鐵片綁在泳褲內,把水母觸鬚的勾挑起來。

海邊游泳好玩但有潛在危險,高澄萬建議記住三件事,要帶水、防曬措施及結伴游泳,可穿著長袖水母衣保護身體,最重要是蛙鏡除霧要徹底,否則會撞到水母。

《處理篇》

有觸鬚 別用酒精噴 被刺到 把血擠出來

被水母打到怎麼處理?陳麗淑表示,被水母打到後觸鬚會殘留在身上表面,可用信用卡片刮除,或用清水沖洗,切忌不要用酒精噴,否則會刺激釋放更多毒素,可噴小蘇打水、氨水可以中和,如果紅腫嚴重或面積很大就要盡速就醫。

陳麗淑表示,民眾搭船出海釣魚,也常釣起看起來像海鯰的水母,但有毒刺,被刺到會劇痛,在抓取時很容易被刺到,如不小心被刺時要趕快把血擠出來,可先用40到50度的水處理浸泡,回來後再上藥。

陳麗淑提醒海泳民眾,見到海漂垃圾漂進,遠遠就要躲開,減少被水母打到的機會,最好穿上水母衣再游。另外,海中除水母外,看到海葵、海參、棘冠海星等都是危險的生物,千萬都不要碰。

醫師指出,每人體質不同,被水母打傷輕者皮膚紅腫、灼傷感,嚴重者會過敏、過敏性休克,建議盡速就醫治療。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57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