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臭蟲教授 帶領抗蟲大作戰
金珠賢的碩士研究包括蝨子和臭蟲,需要每天去實驗室餵食。圖_華爾街日報

南韓臭蟲教授 帶領抗蟲大作戰

文 /編譯梁采蘩

金珠賢(Kim Ju-hyeon,音譯)是國立首爾大學的醫學昆蟲學教授,當初父母對她投入這門學術領域感到憂心。如今南韓面臨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臭蟲肆虐,一下子將這位37歲的學者推上防疫前線。專攻吸血昆蟲研究、被視為「臭蟲剋星」的她,要如何帶領南韓打贏這場抗蟲大作戰?

●旅遊禁令解除 臭蟲跟遊世界

《華爾街日報》報導,隨著新冠疫情旅遊禁令解除,更多臭蟲依附在行李與衣物傳遍世界,對疫情升溫的擔憂也蔓延到新加坡、台灣與香港等地。

這波臭蟲危機去年9月從法國巴黎傳出。這種惱人小蟲透過感知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或體溫來尋找下手目標,常在夜間叮咬人體並吸血,儘管似乎不會傳染疾病,卻會留下奇癢無比的腫斑。

在南韓,金珠賢是知名的臭蟲剋星。她對當地臭蟲產生殺蟲劑抗藥性的研究,吸引了數十家媒體採訪,她表示「都快應付不了」。關注度這麼高,連她的博士後研究指導者、麻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教授克拉克(John Marshall Clark)都封她為「臭蟲公主」。

類似情況也發生在泰國近期舉行的一次昆蟲學術會議。為期4天的活動主要聚焦在蚊子。但當河濱加州大學昆蟲學教授李昭揚(Chow-Yang Lee)上台發表主題演講,談全球臭蟲疫情再起,現場人數之多讓他嚇一跳。「擠滿了人。」他說,「大家都在旅行,都很擔心臭蟲」。

●缺乏管理機制 臭蟲有機可乘

李教授2023年在《年度昆蟲學評論》與人合寫一篇文章,指臭蟲現已滲透到「幾乎社會每一個領域」,每年治療費用高達數十億美元。他的研究發現,傳統殺蟲劑基本上無效,世界各地貧乏的害蟲管理機制更讓臭蟲有機可乘。

臭蟲研究長期以來都是小眾領域,因為被咬不會致命,頂多過敏;人們在意的是蚊子與蜱蟲,它們會傳播各種可怕疾病,如瘧疾、黃熱病與萊姆病。

20世紀後半,全球臭蟲活動似乎陷入沉寂。紐約市則在約10年前爆發疫情,大量臭蟲從公寓擴散到電影院、商店,甚至帝國大廈。羅格斯大學城市昆蟲學實驗室副研究員庫柏(Richard Cooper)說,現在許多美國人消滅臭蟲的決心,就跟對付蟑螂等其他家庭害蟲一樣強烈。

●南韓已數百起 還設臭蟲熱線

此前臭蟲在南韓也不太活躍,根據政府資料,從2009年到2019年只回報20起病例,自然沒什麼人會去注意。然而,過去幾周已發生數百起,當局還設立了臭蟲熱線。

這場危機把金珠賢從實驗室推向前線。她在2020年發表一篇經同儕審閱的研究顯示,南韓臭蟲對傳統的類除蟲菊精殺蟲劑產生驚人抗藥性。後來,她發現兩種效果更好的替代品;其他研究人員也對歐美等地的臭蟲族群得出類似結論。

為研究讓蟲吸血

「我認為她注定要當『吸血昆蟲教母』。」金珠賢的博士研究指導者、首爾大學昆蟲學教授李時赫(Lee Si-hyeock,音譯)回憶,他曾問一群研究生,誰會考慮研究吸血頭蝨,只有金珠賢舉手。

她的碩士研究包括蝨子與臭蟲,需要每天去實驗室餵食。通常情況下,這些蟲子是以紅十字會淘汰掉的捐血為食。供應不足時,金珠賢會捲起袖子犧牲自己來餵牠們,這讓她的父母不太高興。「我後來發現,小腿內側被咬感覺最不癢。」她談到自己為科學做出的奉獻時表示。

金珠賢正為南韓環境部做實驗,尋覓更多線索以找出對抗入侵臭蟲最有效的殺蟲劑。

她在首爾北部的辦公室收藏許多昆蟲玩偶,包括蜱蟲、果蠅、頭蝨和體蝨。她的咖啡杯繪有一隻蚊子,上面寫著「無聲卻致命」。辦公室牆上掛著一件印有這些小昆蟲的T恤,上面寫著「如果你還在呼吸……我們會找到你」。這些小地方透露出她身為學者的特殊幽默感。

金珠賢說:「我一直感興趣的是,找出最有效殺死傷害人類蟲子的方法。」最近一個下午,她在實驗室取出一些臭蟲,準備上課時給學生們看。她打開一個培養皿,輕輕呼一口氣,二氧化碳令臭蟲察覺到可能有血可吸,躁動了起來。

「牠們很可愛,對不對?」金珠賢如此評價她的小對手。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7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