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史上最熱年
在杜拜COP28會場外,一名男子行經寫有「停戰」與「綠化」標語的海報。圖/美聯社

2023史上最熱年

文/陳韻涵輯

世界氣象組織(WMO)上月30日表示,距離今年結束還有一個月的時間,但2023年全球氣溫將比工業化之前的平均值高出攝氏1.4度,今年「幾乎肯定」將成為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

世界氣象組織的《全球氣候狀態》初步報告指出,2023年的氣溫比1850年至1990年工業化前的全球均溫高出攝氏1.4度。

●過去9年 有紀錄以來最熱

全球氣溫科學觀測迄今已有174年歷史,而過去9年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9年,先前的單次年度紀錄分別在2016年和2020年刷新。2023年的單一年度升溫幅度比工業化之前的均值高出攝氏1.4度,超越2016年的攝氏1.2度,以及2020年的攝氏1.25度紀錄。

●南極洲海冰 今冬面積新低

世界氣象組織報告表示,南極洲周圍海洋今年冬季海冰面積創下新低,比之前創下的紀錄萎縮約100萬平方公里。瑞士冰川過去兩年縮小約10%,加拿大野火延燒的面積也改寫紀錄,約占加拿大森林總面積的5%。此外,溫室氣體濃度、海平面高度和甲烷濃度也都紛紛打破過往紀錄。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說:「溫室氣體濃度、全球氣溫和海平面上升幅度都刷新紀錄的高點,至於南極海冰的面積則跌落創紀錄的低點。」

●聖嬰現象衝擊 頻頻創紀錄

焚燒化石燃料造成的氣候變遷,加上東太平洋出現今年出現「聖嬰現象」,導致今年全球氣候頻創紀錄。科學家表示,隨著聖嬰現象的衝擊可能在今年冬天達到高峰,致使2024年氣溫再攀升,2024年的氣候變遷影響可能會更加劇烈。

世界氣象組織報告的結論並未表明全球氣溫即將突破長期升溫上限的攝氏1.5度,但一年升溫攝氏1.4度卻讓人們得以一窺一旦全球升溫突破攝氏1.5度,會出現怎樣的可怕後果。科學家在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定》中,認為把全球升溫控制在工業化前基準的攝氏1.5度,可避免災難性氣候變遷對地球環境的衝擊。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第28次會議(COP28)正在杜拜舉行,全球領袖在聯合國年度氣候峰會期間,討論逐步廢除化石燃料、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加速轉換再生能源,並提高再生能源的產值等議題。

世界氣象組織這份報告在全球領袖齊聚討論氣候問題之際,更凸顯維護地球環境所面臨的急迫程度。

●看現場/COP28/再生能源產能增兩倍 110國允2030年達成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正在杜拜舉行,超過110國簽署承諾,致力讓全球再生能源產能在2030年再增加兩倍。

COP28峰會主席賈柏表示,已有117國簽署承諾,各國合作讓全球每年平均能源效率改善幅度倍增,提高至每年超過4%,力求在2030年底前,將全球再生能源發電量提升到至少1萬1000百萬瓩。

歐盟今年稍早首次提出有關再生能源的新目標,此後這也依序被COP28主辦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七大工業國集團(G7)和20大工業國集團(G20)提出來討論。

大規模增加風力、太陽能及其他再生能源的使用,對全球在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至關重要,然而,這些承諾缺乏約束力。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表示,再生能源產能增兩倍的承諾,向投資者及金融市場釋出「全世界都在朝該目標邁進」的強烈訊號。

●看警訊/專家說/控制1.5℃ 恐難達標 物種滅絕 無法逆轉

儘管各國許下能源轉換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雄心目標,並於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把暖化升溫限制在攝氏1.5度的目標,但全球頂尖科學家3日表示,全球已無可避免,將超越《巴黎氣候協定》的升溫限制,新報告另提出10大氣候警訊。

本世紀結束前,全球暖化逐漸可能超越升溫攝氏1.5度的目標,反映科學家從加劇的風暴、乾旱及熱對全世界與經濟影響所歸納出的結論,同時為COP28增添新議題,關於減少化石燃料的辯論已排進議程。

即便只是暫時超越升溫門檻也是《巴黎氣候協定》的敗筆,2015年與會國約定要將全球升溫控制在工業化前基準的攝氏兩度內,最好是攝氏1.5度,但COP28首次公布的新研究評估近200個國家能否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卻呈現黯淡光景。

升溫攝氏1.5度的目標成為COP28與會國的談判共通點,但科學家逐漸確定,全球會在10年內突破此門檻,目前氣溫已上升攝氏1.1度到攝氏1.3度。

未獲驗證的技術宣稱可從大氣中捕捉二氧化碳,或許能讓全球氣溫再次下降,但科學家在新報告中指出,略微超標已無可避免。

科學家3日羅列10大警告,此報告由科學組織「未來地球」、「地球聯盟」,以及「世界氣候研究計畫」共同調查、編撰,協助各國知曉氣候承諾,系列報告自2017年起,每年都會在COP會議期間交給聯合國。

新報告指出,高山冰川銳減,可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與濕地等自然環境面積隨著暖化縮減,讓更多汙染留在大氣層內。

此外,多種極端氣候災害同時或快速連續發生的「複合氣候事件」,也成為日益嚴重的威脅。

報告另探討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消失之間的關聯、糧食系統在減少碳逸散方面可發揮的作用、全球人口在氣候衝擊惡化的情況下,缺乏資源重新配置的困境等。

報告指出,升溫攝氏1.5度的目標最嚴峻,各國不夠努力抑制溫室氣體逸散,若人類持續按照當前速率釋放二氧化碳,可能會在6年左右達到升溫攝氏1.5度的目標,而部分氣候影響一旦發生便無法逆轉,如海平面上升或動植物滅絕。

南極周圍海冰在今年冬天已創下新低。圖/路透
南極周圍海冰在今年冬天已創下新低。圖/路透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7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