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腐會傳染

貪腐會傳染

撰文╱艾瑞利賈西亞-拉達、翻譯╱林慧珍

想像一下,你為了翻新自家房屋而去市政府申請施工許可,承辦人員表示,由於申請案件數量龐大,工作人員需要長達9個月的作業時間才能核發,但如果你給她100美元,就能優先處理你的申請。這時你聽懂她原來是想索賄:以非法支付獲取特別待遇,此時你的腦海中可能浮現許多問題:我該付錢來加快作業速度嗎?我的親朋好友也會這麼做嗎?假設你拒絕了市政府人員的索賄要求,這個經驗對你之後遭遇道德兩難時所採取的行動有何影響?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我們與行為學家齊塔克、尼科爾斯、曼恩、坎貝爾和米齊帝斯合作進行實驗。

為多賺獎金 你會不會謊報點數?

我們邀請受試者到大學的行為實驗室玩一種擲虛擬骰子以獲取報酬的遊戲,每位受試者都知道他們能依據擲骰結果獲得獎金;然而實際進行時,受試者可能為了賺更多獎金而謊報擲骰結果。因此所有受試者都面臨天人交戰:按規則玩遊戲,或說謊以獲得更多獎金;我們以這樣的設定去評估,當個人面臨涉及道德的選擇時,如何平衡外部與內在(心理上的)報酬來做出決策。2008年馬扎爾、阿米爾和本文作者艾瑞利發表的研究顯示,大多數人都是在自己能受益、同時也保留自我道德形象的限度內,做出不道德的行為,研究人員把這項觀察結果稱為自我概念維持(self-concept maintenance)理論。

上述行為實驗讓受試者利用iPad連擲虛擬骰子30次。每次擲骰子前,受試者都被指示在心裡選好其中一面(朝上或底面),並在看到結果後告知選擇哪一面。每一點能獲得固定金額,因而形成金錢誘因,促使人們撒謊,說自己原先想的是點數較多的那一面,例如擲骰結果是上面兩點、底面五點,受試者傾向說他們在擲骰子前選的是「底面」,即使實際上不是這樣。

有機會多賺 你會不會行賄跳組?

當實驗開始時,研究人員告知受試者遊戲規則,以及如何獲得獎金,然後隨機分配受試者到低報酬或高報酬的遊戲組別;高報酬組的遊戲與低報酬組一模一樣,只是報酬高出10倍。每位受試者都知道另一組別的存在,之後在低報酬組中,有一半的受試者有機會藉由行賄轉換到高報酬組。

執行遊戲的研究助理刻意製造這種非法機會,引發與現實生活類似的道德困境:助理會提到因為老闆不在,受試者可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轉換到高報酬組。如此一來,我們有了3個組別:低報酬未接觸索賄組、高報酬未接觸索賄組,以及接觸索賄組;最後一組還能進一步分為行賄者和拒絕行賄者。這種安排讓我們得以評估,當人們經歷索賄要求後,其道德行為有何改變。

拒絕付賄款 說謊機率卻會增加!

我們進行3項試驗,共計349位受試者。在前兩項中,一些受試者有機會可支付兩美元轉換到高報酬組,其中有85%付了賄款。我們觀察到在接觸索賄組隨後參與的遊戲中,這些受試者說謊的情形比未接觸索賄組嚴重。

另外我們測試了接觸索賄組。我們把賄款提高到12美元,82%的人拒絕這項提議,拒絕行賄者的樣本數因而變多。令人不安的是,即使我們僅分析這群看似謹守道德的受試者,仍然發現接觸索賄組說謊的情形比未接觸組多。綜合試驗結果看來,光有行賄機會就足以侵蝕個人的道德品行,使他們在隨後的道德決策中表現得較不誠實。

我們的研究顯示,賄賂就像傳染病:通常只靠接觸就能在個體間迅速傳播,一段時間之後將益發難以控制。這是因為社會規範(人們認為尋常、可接受的行為模式)會影響人們在眾多情境下的行為模式,包括涉及道德兩難的行為。(摘錄)

各國貪腐風氣

根據國際透明組織的報告,不同國家公部門的貪腐程度懸殊。每年該機構會透過民意調查及專家評估,以0~100分的貪腐量表評量各國的貪腐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 index, CPI)。

本文取自《科學人》雜誌2019年10月號,更多的內容歡迎閱讀《科學人》雜誌。相關訊息網址:http://sa.yl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