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得思考 助長假消息
假新聞的影響足以撼動社會,但卻很少人探究假新聞背後的傳播動力。圖/法新社

懶得思考 助長假消息

【文╱陳韻涵輯】
在資訊爆炸的現代社會,讀者與觀眾基於好奇等各項心理因素,不願主動查詢資料嚴加確認,或懶得動腦思考真偽、合理和邏輯性,便信以為真的一味吸收從各種管道接收的消息。不實或錯誤資訊的影響基於人性弱點而擴大,加上廣告行銷收益等商業因素驅使,讓假消息傳播無遠弗屆。

●案例1╱被控毀謗 福斯天價求和解

美國《福斯新聞》今年4月以將近8億美元(約新台幣248億元)的天價,與投票機公司「多明尼恩投票系統」(Dominion Voting Systems)達成和解,換取多明尼恩撤銷誹謗告訴。多明尼恩控告福斯在2020年的美國總統選舉後,大肆散播不實的選舉被竊論及投票機器陰謀論,損害多明尼恩的商業名譽,原擬求償16億美元(約新台幣496億元)。

●案例2╱疑要封城 牛津都改遭抗議

不只在美國,英國牛津市議會今年春季原本有意採納「15分鐘城市」 (15-Minute City)的都市規畫,但極右派政治人物與社會運動人士懷疑,這是政府封城與控制人民的陰謀,因而出現抗議。15分鐘城市的概念2016年由法國裔哥倫比亞學者莫雷諾(Carlos Moreno)提倡,這項城市規畫旨在宣導市民所需要的就學、醫療和購物等基本民生需求,都能在步行、騎單車或搭乘大眾運輸15分鐘的距離內取得,如此一來能讓城市機能更完善且適合居住,也減少汽車使用進而降低會造成暖化的碳排放。然而,這個都市計畫卻被有心人士解讀為箝制公民的人身與行動自由,將居民限制在社區內嚴加管控,形同「史達林式的封閉城市」,或意圖打造充滿監視器與車牌辨識系統的「反烏托邦社會」。

●看心理╱認知偏誤 易被資訊誤導

上述兩個案例凸顯不實消息與假新聞的影響足以撼動社會,但卻很少人探究假新聞背後的傳播動力,以及人們為何這麼愛看不實資訊,且對這些假消息深信不疑。

荷蘭社會心理學者范德林登(Sander van der Linden)表示,假消息凸顯人類的「認知偏誤」,他認為這些錯誤資訊就像病毒般運作。認知偏誤(cognitive bias)是人類思維的一種傾向,通常不合邏輯、不合理且可信度不高,但人們卻很容易受到錯誤資訊的影響。

人腦已進化到盡可能利用最少的腦力運作。不過,這種投機取巧的機制在人們接觸錯誤訊息時,這就會造成問題。為了確定我們在網路上看到的內容準確度,我們必須付出更多的腦力思考辯證。而若依照前述的偷懶機制,許多人可能在瀏覽錯誤資訊時,並未意識到相關內容是假的。

●看問題╱反覆接觸 更易信以為真

《美國行為科學家》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如果人們的態度和此人的信念相符,更可能分享從社群媒體獲取的不實內容。

反覆接觸假消息,讓人們更容易信以為真,這種現象便是「虛幻真相效應」(illusory truth effect),或是俗諺所稱的「三人成虎」。更慘的是,人們傾向相信他們已經認定的事,不論真偽,因而形成「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頻繁公投 習慣判真偽 瑞士公民 善辨假新聞

網路資訊真假混雜,路透《2023年數位新聞報告》指出,全球只有17%受訪者全盤從社群媒體上獲取新知,其中不乏擔心錯過重要資訊的人,或觀點未受充分質疑者。

報告指出,許多人透過社群媒體獲取新聞,但在某些國家,此一比例已縮水。2018年,50%的瑞士人透過社群媒體獲取資訊,2023年僅剩39%;2017年,51%的美國人透過社群媒體吸收新知,2022年則略降至42%。不過,非洲國家仍有許多人透過社群媒體獲悉新聞,78%的奈及利亞人便透過社群媒體看新聞。

研究報告指出,全球只有17受訪者全盤從社群媒體上獲取新知。圖/路透
研究報告指出,全球只有17受訪者全盤從社群媒體上獲取新知。圖/路透

《瑞士公共廣播電視》旗下的《瑞士資訊》新聞報導,在瑞士,社群媒體從來不是人們形塑政治觀點的決定性媒介。《瑞士民主的數位化》(Digitalisierung der Schweizer Demokratie,暫譯)指出,「在選舉和公民投票(公投)之前,絕大多數的瑞士選民不會透過社群媒體來塑造自己的政治觀點。」相較之下,廣播、電視和報紙是瑞士人獲取政治資訊更重要的媒介,前述媒體的公眾信任度比社群媒體更高。

《瑞士民主的數位化》書中提及,頻繁的公投讓瑞士公民接受良好的對抗假消息訓練,「因為瑞士選民經常要對投票議題做出決定,也會常碰到各種投票宣傳,他們習慣了在內容完全相悖的資訊中辨別真偽」,且頻繁的公投「強化了瑞士人對不實資訊的抵抗力」,而這與獲取資訊的管道無關。換句話說,瑞士人已經習慣收到各種政治宣傳,且深諳源自哪些管道的資訊不可靠。

社群媒體不僅是假新聞的傳播工具,也是極端政治與民粹主義勢力的溫床。瑞士蘇黎世大學的傳播學博士生希娜·布拉斯尼格(Sina Blassnig)的論文題目研究民粹主義如何透過網路傳播,她在研究中比較瑞士、德國、美國和英國的政治人物在訪談節目和網路言論中,發表民粹相關論述的頻率和內容,結果瑞士排名第一。

瑞士的公投政治特色往往被視為民粹擴散的阻礙,但布拉斯尼格認為頻繁的公投更有利民粹發展。瑞士的民粹主義的普及比網路更早,「早在1990年代,瑞士就出現強大的右翼民粹主義運動了」。

美國日前發生一名臉書用戶發文附圖宣稱,維吉尼亞州五角大廈附近驚傳爆炸,這張圖在推特上瘋傳,影響美股表現。圖/推特
美國日前發生一名臉書用戶發文附圖宣稱,維吉尼亞州五角大廈附近驚傳爆炸,這張圖在推特上瘋傳,影響美股表現。圖/推特

好讀VIP家用自學服務:好讀周報每周二搭配本篇文章,推出名師解析影片,結合生活情境閱讀測驗,提升閱讀素養力!怎麼看到影片?goodread.u-writing.com

【2023-07-24/聯合報/R10版/R11好讀周報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