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發現32類新物種

蘭嶼發現32類新物種

【文╱記者尤聰光】

海委會海洋保育署去年委託中興大學全球變遷生物學研究中心、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等學術單位,針對蘭嶼海域底棲無脊椎動物進行物種普查,發現32種新紀錄種,其中也發現台灣的新紀錄種小雙鱗蛇尾。

蘭嶼及小蘭嶼位於台灣本島的東南方海域,因海陸域地形特殊,加上地理位置的獨特性,擁有許多與台灣本島迥異的生物種類,海保署去年委託相關學術單位,前往蘭嶼海域底棲無脊椎動物進行為期1年的物種普查。

海保署表示,首次全台調查記錄超過150種個體,光蘭嶼新紀錄種約占2成,發現32種新紀錄種,包含21種甲殼類、7種棘皮動物及4種軟體動物,顯示蘭嶼的海洋底棲生物物種相當豐富,需投入更多人力與時間深入探查。

像是蘭嶼甲殼類新紀錄中,在野銀潮間帶記錄到粗腿擬瘦招潮蟹,是蘭嶼首次有招潮蟹的正式紀錄,同處也發現斯氏折顎蟹;蘭嶼沙灘潮上帶則發現數量不少的中華沙蟹,但在過去蘭嶼的文獻或調查報告中僅有心掌沙蟹。

另發現棘皮動物與軟體動物的新紀錄種,皆非常見種,其中包括台灣新紀錄種小雙鱗蛇尾 。

【2023-01-30/聯合報/R17版/好讀周報保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