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銳減 珊瑚最快

野生動物銳減 珊瑚最快

每年以2.5%速率消失 珊瑚消失最快

【文╱陳韻涵】

新聞故事: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兩年一度的《地球生命力報告》指出,1970年以來,森林砍伐、人類開發、各種汙染、過度消費和氣候變遷,全球野生動物數量銳減69%,且每年以約2.5%的速率持續減少,凸顯人類在「自然保衛戰」中節節敗退。

WWF報告採用「倫敦動物學會」2018年關於3.2萬個野生動物族群的狀況,涵蓋5000多個物種,發現野生動物族群數量平均減少69%,而威脅陸生脊椎動物生物多樣性的6大威脅分別是農業、狩獵、伐木、汙染、外來種和氣候變遷。

1970年到2018年間,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野生動物數量受影響最大,減少約94%,非洲其次(66%),接著是亞洲與太平洋地區(55%),北美洲的動物數量平均減少約20%,歐洲及中亞則為18%。

部分物種急遽減少,例如1994年至2016年間,巴西亞馬遜地區一種粉紅河豚的數量驟減65%。WWF表示,棲地喪失、遷徙路線受阻是半數洄游魚類生存受威脅的原因。另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指出,蘇鐵是最受威脅的物種,珊瑚消失的最快,兩棲動物其次。

WWF今年度報告結果與2020年的研究結果相似,野生動物數量正以每年約2.5%速率持續減少。報告指出,物種減少並非無可避免,但必須即刻採取行動。

英國WWF主任萊特表示,今年的結果「很嚇人」,尤其是拉丁美洲。他說:「拉丁美洲對於調節氣候非常重要,估計亞馬遜森林儲存約1500億到2000億公噸的碳。」若以目前速度計算,相當於5500億到7400億公噸的二氧化碳,約是每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0倍至15倍。

各國領袖12月將前往加拿大蒙特婁參加「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WWF呼籲國際社會承諾保護自然,但錢是一大問題。非洲WWF主任艾莉絲‧魯維札說:「我們呼籲富國提供金援,協助我們保護大自然。」

除了資金之外,人類也需要永續的生產與消費方式,中止伐林和放牧。英國WWF糧食政策主任艾德華說:「我們的糧食系統破敗,製造與消費糧食造成自然資源消耗與氣候變遷的主因。」【2022-10-24/聯合報/R08版/好讀周報國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