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化 全球新常態
內華達州密德湖是美國最大的人造湖與水庫,5月初乾旱讓湖水乾涸見底。聯合國統計,全球每年約有多達5500萬人直接受到乾旱的影響。圖/法新社

沙漠化 全球新常態

文/陳韻涵

6月17日是「國際對抗沙漠與乾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s),聯合國指出,沙漠化是這個時代最大的環境挑戰之一。

隨著氣候變遷嚴重破壞對地球環境息息相關的自然系統,旱災和沙漠化迅速成為全球各地的新常態,從歐洲到非洲皆然。《聯合國防治沙漠化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上月22日發布的報告指出,過去20年以來,旱災發生的次數和持續時間增加了近33%。此外,自1970年以來,旱災已經奪走65萬人的性命,這些悲劇發生的絕大部分國家,該國對於乾旱惡化的影響微乎其微。這些悲劇發生的所在地,卻不是造成全球乾旱惡化的元凶。

義大利玉米農抓起田裡因缺水而乾涸龜裂的泥土。氣候變遷嚴重破壞自然系統,旱災和沙漠化成為全球各地的新常態。圖/歐新社

今年以來,全球超過23億人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問題與壓力。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預估,到了2040年,全球可能會有25%的幼童面臨缺水問題,且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倖免於乾旱。

時至2050年,全球超過75%人口可能受到乾旱影響,其中包括許多弱勢的小社區或部落。聯合國統計,全球每年約有多達5500萬人直接受到乾旱的影響,且1900年到2019年之間,乾旱影響了全球27億人且造成1170萬人死亡。

專家表示,乾旱與氣候變遷、空氣汙染、生物多樣性、自然棲地流失、汙染以及浪費等危機密不可分。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今年4月以「三重行星危機」(Triple Planetary Crisis)指稱氣候變遷、空氣汙染和生物多樣性,形容這是人類當前面臨的三個相互關聯的主要問題,而每一項因素都有其自身的原因和影響。人類如果想要在地球上永續生存,就必須解決每一個問題。

乾旱與沙漠化密切相關,沙漠化雖然也涵蓋沙丘侵占陸地,但它並不是指沙漠範圍擴大,而是氣候變遷與人類活動導致旱地的生態系統持續退化。這些人類活動包括:非永續農業消耗土壤中的養分、採礦、過度放牧導致草被動物吃光或踩爛,以及土地開墾等。此外,風和水的侵蝕加劇土壤破壞,帶走表土並留下極不肥沃的沙塵混合物,種種因素讓土壤逐漸變成沙漠。

衝擊篇/過度放牧 土地枯竭 生物多樣 受到影響

沙漠化是全球性的問題,嚴重影響生物多樣性、生態安全、社會經濟穩定,以及永續發展。旱地本來就很脆弱,旱地退化對人類、動物和環境的影響尤甚且具毀滅性。聯合國指出,未來10年約有5千萬人可能因為沙漠化而流離失所。

沙漠化並非新問題,它在人類歷史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要角,不僅導致幾個帝國滅亡,也讓沙漠地區的居民顛沛流離。至於現代,可耕地退化的速度是過往的30倍到35倍。

全球約有20億人依賴乾旱地區的生態系掙扎生存,其中90%生活在發展中國家,沙漠化的影響在未開發國家更慘烈,人口過剩讓當地居民不得不開發旱地來耕作和放牧。然而,在這些貧瘠的地區過度放牧,不僅會造成土地枯竭,也會出現超抽地下水的問題,繼而形成惡性循環。

為了遏止沙漠化,聯合國建議可以造林或實施林地復育計畫,透過森林植被恢復土壤活性與營養,並透過水資源管理妥善處理水資源、收集雨水、淡化海水,或發展能適應海水鹽分的海濱植物。此外,地方政府也可以利用沙柵欄、防護帶、林地和防風林來支持土壤,或透過種植和肥料讓土壤再次變得可以耕種。

全球第三大荒漠、非洲撒哈拉地區有一種技術「農民管理的自然再生」(farmer-managed natural regeneration,簡稱FMNR)可迅速恢復景觀。「農民管理的自然再生」是透過選擇性的修剪灌木樹枝來促進植物生長,剪下來的枝枒覆蓋地表,增加土壤保水性並減少水分蒸發。

「農民管理的自然再生」是透過選擇性的修剪灌木樹枝,來促進植物生長。圖/FMNR FB

公約篇/聯合國設立公約 目標退化零增長

1992年,巴西里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把沙漠化、氣候變遷和生物多樣性喪失被列為永續發展的最大挑戰,這場會議後來俗稱「地球峰會」(Earth Summit)。

1994年,聯合國安理會設立《聯合國防治沙漠化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簡稱UNCCD),成為當時國際上唯一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環境相關協議。這項公約攸關環境與土地規劃及永續發展,並宣布每年6月17日為「國際對抗沙漠與乾旱日」,每年這天前後會舉辦各項活動,提高世人關注乾旱地區及沙漠化議題,並希望能夠達到「土地退化零增長」(land degradation neutrality)的目標。

UNCCD指出,土地退化達到零增長指的是,全球或特定地區的陸地生態系中,具有生產力的土地面積以及可持續利用的土地維持穩定,甚至達到進步的增加情況。達到「土地退化零增長」的區域,可以避免出現土地退化的新情況,同時期望在相同時間內,讓已經退化的景觀恢復成具有生產力的土地。

2007年,聯合國安理會宣布2010年到2020年「聯合國十年沙漠與對抗沙漠化計畫」,由UNCCD秘書長領導全球行動,對抗各地的沙漠化。UNCCD統計,公約的197個成員國中,有169國被沙漠化影響,各國協力恢復土地與土壤生產力,並緩和旱災的影響,盡力維護當地生態系。

2017年以來,UNCCD及其夥伴支援約70個最容易被旱災影響的國家,規劃應對策略及行動計畫以減少旱災。

今年以來,全球超過23億人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問題與壓力,有22億人無法擁有乾淨水源。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