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族群的強大復原力

弱勢族群的強大復原力

撰文╱艾維特 翻譯╱李明芝

馬蒂斯是羅格斯大學心理學教授兼文理學院院長,2020年1月在美國密西根州安娜堡市中心的市立圖書館分館,她分享了一位年輕女性珊妮雅卡(化名)的故事,珊妮雅卡在15歲時帶著四名年幼弟妹到遊民營區,那裡的大人很快成為他們的代理父母,分享帳篷、清洗孩子衣物並提供食物。這些父母十分堅持孩子要受教育,並有未來願景。珊妮雅卡的高中成績是班上第一,這些父母還存錢資助她申請大學。

●擁有這麼少 為何願付出這麼多

如馬蒂斯所想,許多人似乎很驚訝,擁有這麼少的人願意付出這麼多,但她一點都不訝異。她在黑人為主的社區長大,這些地方的居民無法獲得附近白人享有的權利、資源和機會。馬蒂斯與幾位有愛心且工作勤奮的鄰居彼此照應,然而年紀輕輕的她注意到,媒體往往描繪這些地方充斥失能的家庭和暴力,居民軟弱又絕望。

在大學裡,當教授描述貧困社區的墮落和混亂時,她非常煎熬。她從未告訴別人,祖母在食物不多時,仍烹煮餐點給流落街頭、幾乎一無所有的人。她說:「這是我的童年生活,聽到(媒體和學者)如此描述這些地方,完全無法理解。我讀到的資訊和我的生活經驗不符。」

這種不同調的觀點,促使馬蒂斯從事正向心理學研究:著重個人和社區的優勢,而非缺陷。她和其他研究人員檢視受歧視的貧困社區居民如何建立高度的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亦即透過互信、互惠的人際關係和網絡,來解決問題並共存共榮。

●資源最貧乏 也能建立社會資本

然而有些研究人員相信,社會資本專屬於中產階級或富人,困苦或低收入社區無法自行建立,必須仰賴外力介入。事實上,馬蒂斯和其他黑人研究人員發現,資源最貧乏的社區能夠建立高度社會資本,甚至用以保護社區免受制度性壓迫。他們認為當世界飽受嚴峻疫情和氣候災難摧殘時,這種社會意識應該推廣並深入研究。

●分享擁有的 能讓每個人都好過

密蘇里州牧師布萊克蒙表示:「在黑人社區,我們必須好好照顧自己。」疫情爆發初期,她的教會蒐集三萬片口罩和大量乾洗手劑給第一線的黑人工作人員。馬蒂斯表示:「在我看來,出於必要,在黑人及所有非白人群體的DNA中,早已嵌入這種社區意識,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分享自己擁有的,使每個人都好過。」馬蒂斯指出,這些利他行為「增強了個人對一個事實的認知:即使在這個世界,其他人不覺得你是完整的人,你還是完整的。這讓你對自己有不同的想像。」

●社會資本強大 事物會運作更好

當我們有更強大的社會資本時,社會中許多事物(民主、疫情期間拯救人命、對氣候變遷採取行動)能運作得更好。因此,研究如何建立並維持社會資本有其道理。馬蒂斯表示,若了解社會資本在黑人為主的社區中發揮的影響,能更有效強化整體社會。

馬蒂斯很了解社會資本對心理健康的正面影響,不過她提醒,不要用傳統的成功定義做為復原力的證明。她在安娜堡市圖書館說的故事,沒有童話般的結局,珊妮雅卡依然夢想上大學,但因故尚未實現,目前在一家與弱勢族群合作的非營利組織工作。

馬蒂斯說,曾經無家可歸的珊妮雅卡,透過非營利組織的職務更加成長茁壯。她會主動接近在街頭遇到的人,與他們聊天,希望了解他們不為人知的天份,並且鼓勵他們為她工作的組織貢獻一點心力。她領悟到,每個人都能提供有價值的事物,這正是馬蒂斯想分享的觀點。

馬蒂斯指出,忽略弱勢社區的社會資本,也就是人們在非常艱難的環境中因應逆境、甚至蓬勃發展的方式,對整個社會相當不利。她解釋:「你會看見資源(比珊妮雅卡)更豐富的人,在面對逆境時陷入絕望和自私的心態。珊妮雅卡沒有自我封閉或孤立,反而勇敢面對,決心改變世界,使其他人過得更美好。」(摘錄,文中插題為編者所加)

 

本文取自《科學人》雜誌2021年1月號,更多的內容歡迎閱讀《科學人》雜誌。相關訊息網址:sa.yl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