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 吳俊霖老師╱撰寫
高中學習歷程的製作中,小論文的寫作,可視為「自主學習計畫實作成果」的更進一步。在能力上,一方面透過資料判讀、數據分析、問題論證之歷程,訓練同學的邏輯思考及論述能力,另一方面,也考驗同學們對議題現象的理解以及深化思考的程度。期望能藉此讓同學們明白一切現象的成因、背景非單一元素所能造成,能掌握該議題當前的研究積累,所面對的問題以及未來可能的解決方案。
在決定研究方向時,不僅只有個人興趣,而親友的職業經歷、社會議題、影音電影、課外讀物,都能夠成為小論文的研究主題,所考量的,除了興趣,也包含對於該議題是否具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度。而同學們最常遇到的疑惑,是小論文題目如何產出以及有何工具能幫助論題更加聚焦在?教學現場上,我們最常用來的協助同學釐清論題、限縮範圍的,是「六何分析法」(5W1H)。
以實際教學之修課同學所撰之〈藥物成癮對大腦影響之研究〉為例。在運用「六何分析法」之前,我們應先取出幾組與主題相關的關鍵詞來,首先應探問與討論的,即是「什麼是『藥物成癮』」(What╱定義)。其次,再依序列出「為什麼大腦會對特定藥物成癮」(why╱原因),「藥物是透過『什麼機制』來影響大腦」(how╱方式)、「什麼樣的『人』容易產生藥物成癮的症狀」(who╱對象)、「什麼樣的『藥物』容易產生成癮性」(who╱對象)、「高雄市都會區與偏鄉民眾對於藥物成癮患者的數量比較」(where╱地點)、「十年來藥物成癮的模式有無改變」(when╱時間)等。
列出這些問題後,或可再更進一步探問「其他成癮物質(如酒精)是否和藥物對大腦的致癮機制一樣?」、「藥物成癮者對職場、家庭、社會有何影響」等。透過這般一層又一層的延伸、比較、探問、相似性的推想,不僅促使我們對於該議題能有更全面、深入的認識,也在不斷探問裡,浮出了資料蒐集與文獻閱讀的方向,藉此產生、聚焦、修正、廓清自己的問題意識。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