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寓言 言簡意深/《聯合報寫作教室》

閱讀寓言 言簡意深/《聯合報寫作教室》

【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 呂映靜老師╱撰寫】

許多人喜歡閱讀寓言故事,是由於寓言故事往往情節簡短、人物形象鮮明,且寓意深刻,引人深思。作者透過虛構的內容,將自己的想要說的話寄託其中,一來能讓讀者自發地思考故事背後的涵義,二來比起直接說教,更能引起讀者興趣,甚至可以明哲保身。而在閱讀寓言時,可透過幾個方向思考其中寓意:

●對比列舉

在《伊索寓言》中有則著名的故事「螞蟻與蚱蜢」,藉由螞蟻與蚱蜢的對比,讓我們知道未雨綢繆的重要,應該學習螞蟻的勤勞,警惕自己不要如蚱蜢一般懶惰。透過兩者完全相反的作為與形象,讓讀者思辨哪一個值得效法,哪一個須自我鑒戒。

不過,也可「另類思考」一番,即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寓意是否可翻轉呢?例如錢鍾書的〈讀《伊索寓言》〉就提供我們不一樣的思維。他認為蚱蜢(促織)化身為「詩人」,而螞蟻成為那些「見死不救」之人,在蚱蜢(促織)死後,卻成為螞蟻的糧食。以此看來,螞蟻倒成為負面形象的寄託。

●聯想類比

柳宗元著名的寓言──〈蝜蝂傳〉,一開始描述的是善於背負物品的小蟲——蝜蝂,透過牠的行為以及最後負重墜地而死的結局,清楚勾勒蝜蝂的形象。接著筆鋒一轉,將蝜蝂形象推展至那些貪得無厭的人身上,直指當時腐敗的官僚。

在這則寓言中,柳宗元有自己想要諷刺的對象,而對比現今,我們也可以思考在我們生活周遭是否也存在著如「蝜蝂」一般的人呢?

●推果求因

在《說苑》中記載一則〈梟逢鳩〉的寓言故事。從梟與鳩的對談中,可以知道梟因為叫聲難聽因而被當地人嫌惡,於是想要往東遷徙,然而鳩卻點出問題核心——梟應該要改變的是自己的叫聲,而不是遷往他地。因為就算梟往東邊遷徙,那裡的人仍然會討厭他的聲音。從這則寓言中,讓我們瞭解到「與其想要改變環境,不如先改變自己」。這是很深刻的人生體悟,值得我們細細品嚐。

閱讀寓言除了可以幫助思考其中寓意,也能學習寓言的寫作策略。説了這麼多,或許你也可以試試創作一則新的寓言故事喔!

【2023-07-17/聯合報/R15版/好讀周報學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