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表青年版

周期表青年版

文╱記者潘乃欣

今年是聯合國宣布的「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中國化學會主任委員邱美虹說,國際化學組織國際年輕化學家社群(IYCN)為表揚全球年輕的科學家,做成年輕化學家的周期表,只有一名台灣學者上榜,是台大化學系副教授戴桓青,排序第15。排序是按被推舉的時間排列。

戴桓青是今年科技部表揚42歲以下學者的「吳大猷科學獎」得主。今年共45人得獎,科技部長陳良基接受媒體訪問時提到,戴桓青是有特色的跨領域科學家,既研究帕金森氏症病理,也從木材材質研究小提琴音色絕妙的祕密。

科技部的科普網站「科普大觀園」、吳大猷紀念獎專輯曾介紹戴桓青。戴桓青曾學小提琴,對300年前義大利小提琴特殊的音色很好奇,深入研究,發現當時琴匠的塗漆來源與煉金術士有密切關係。戴桓青也用同步輻射,分析義大利古代小提琴的木頭纖維,發現纖維素會隨時間重新排列,是獨步全球的研究。

前中研院長、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談到一段有關周期表的趣事。他說,周期表上的元素多以發現的人命名,原本規定,活著的人不能列上。美國化學家西博(Seaborg)是李的朋友,多年前他發現了新的元素,卻一直上不了周期表,一次西博曾敲李的門、對他感慨:「遠哲,我該死了嗎?」

李遠哲說,名字登上周期表對科學家是莫大殊榮,所幸國際化學組織修改規定,在世科學家也能列上周期表,讓西博逝世前終獲肯定,成為周期表上排序106的元素「金喜」。

邱美虹說,科學表上沒有台灣科學家,東方第一個發現化學元素的科學家是日本的森田浩介,元素表上排序113的「鉨」就是以他命名。週期表也以男性科學家為主,118個元素中只有5個以女性科學家命名,大家最熟悉的是居禮夫人;她發現的化學元素「鐳」排序第88。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5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