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記者陳宛茜
「小時候去車站會覺得很快樂,中年到車站會感到生離死別。到了像我這樣的年紀,車站裡充滿了回憶。」文化部長李遠日前出席台博館「來・去車站 探索建築」開幕,向台下的孩子聽眾分享人生不同階段中火車站代表的意義。他表示,車站和博物館是最容易讓人們感到幸福的地方,邀請大小朋友透過互動遊戲與創作工作坊,一起探索車站的建築奧秘。
台博館表示,「來・去車站 探索建築」是一檔結合「建築」與「兒童」議題的展覽,透過「車站」探索建築知識。除了有豐富的圖文及影片,詳細說明車站建築的設計,也規畫了3款不同難度的互動遊戲,讓孩子在遊戲中了解車站建築師如何安排車站的空間功能;剪票閘門和座椅也必須符合人體尺寸,才讓旅客可以方便地使用車站設施、順利搭上正確的班車。
特展也進一步討論車站的「公共空間」議題,讓小小參觀者可以用繪圖或寫字的方式,留下自己對車站空間的想法。展場也預留空間放置孩子的創作,與觀眾腦力激盪。
文化部長李遠今再度化身小野爺爺,與現場福星國小5年級的同學互動。小朋友發問:「請問你就是課本中〈幸福的味道〉的作者小野嗎?」李遠答:「對,我就是」。台上台下便以「幸福的味道」開場,分享與火車站相關的點點滴滴。李遠表示,自己從小就住在火車站旁邊,長大出國旅行也總喜歡住在車站旁邊,因為在車站裡有食物的味道、有廣播的聲音、有對親人的想念、有和媽媽相處的感覺,這些都是幸福的味道。
「我們特別為孩子設計這個展覽,希望他們從驗票口、廁所、動線安排等小細節中,體會設計的用心與社會意義。」台博館館長陳登欽表示,本次特展以「車站」這一貼近日常、蘊含豐富變化的公共建築為主題,讓孩子在玩樂中理解建築的尺度、功能與動線規畫。他表示,策展過程中最大挑戰是「怎麼說,孩子才會懂?」最終以孩子能理解的語言與場景傳遞建築知識,是一次「簡中見深」的策展實驗。
台鐵總工程師陳詩本指出,台灣目前共有241座火車站,從清代木造建築到近代結合台灣地方特色與創新設計的現代車站,每一座車站都承載著獨特的空間設計與人文背景,「希望孩子能從車站出發,看見歷史、設計與人文的融合。」
「來・去車站 探索建築」特展即日起至115年3月1日在鐵道部園區展出,開展後,將辦理38場的創作工作坊,針對小學中、高年級生、幼齡親子、中學生均有專屬的場次。展覽特別選在台博館鐵道部園區辦理,活動資訊可到台博館官網查詢(https://www.ntm.gov.tw/)。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8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