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韻涵輯
新聞故事:日本東京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尾田正二領導的研究團隊,近日成功開發一款專門用來清洗蔬菜和水果的超音波清洗機。尾田團隊主張,這項技術不僅能有效清潔食物,還可延長食物的保鮮期,甚至提升食物的鮮味。
《讀賣新聞》報導,超音波清洗技術是利用高速振動在水中產生超音波,藉由微小氣泡爆裂時的衝擊波去除汙垢。這項技術廣泛應用於清潔手術刀具、工業器械或眼鏡等硬質物品,但傳統觀念認為,超音波不適合用來清潔肉類和魚類等軟性食品,因為超音波可能破壞其細胞結構。
尾田表示,市面上的食品清潔設備仍需手動沖洗或超音波強度不足。為解決問題,他改變清潔過程中的水流速度,優化超音波強度,現獲得6項相關專利認證。
尾田宣稱,團隊開發的超音波清洗機能夠有效去除泥土、汙漬、病菌、農藥和化學添加劑。此外,超音波清洗菠菜、小松菜等蔬菜時,研究人員意外發現「鎖水保鮮」的效果。尾田解釋,超音波技術「關閉」葉片的氣孔,減少水分蒸發,延長冷藏保存的時間。
尾田指出,肉類和魚類久置,其表面的脂質會氧化生成「脂質過氧化物」,這是導致腐臭味的原因。但超音波清洗能讓脂質過氧化物溶於水中,改善肉類鮮味。
尾田自信地分享:「妻子在清洗鹽漬鯖魚後,發現味道變得更好。儘管無法量化這種效果,但幾乎所有試吃過的人都認為更美味。」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後,千葉縣柏市地區因輻射超標,農產品形象受損。尾田團隊研發的超音波清洗原型機將與當地住宅公司合作,測試該技術能否清潔受汙染的農產品。
尾田希望這項技術能廣泛用於托兒所、醫院餐點等場合,最終進入家用廚房。「食安是健康的基礎,我們希望讓大家安心享用乾淨、安全的食物。」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8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