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抽換詞句下手吧!

從抽換詞句下手吧!

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 范凱婷/撰寫

113年國寫情意題以《樹木教我的人生課》書中文章為引導,說明森林中的競爭原則:樹木為了能多接受一些陽光,只能拼命向上生長,但較為低矮的小樹、花草與昆蟲也因此落入黑暗中,這會影響森林生態。接著提到,要想確保樹木能充分接受陽光照射的空間,就需要砍掉過於密集生長的樹木,適時的給予陽光通過的縫隙。文末提出:「森林要想成為孕育新生命的希望之地,就需要有縫隙……。」

從這篇「森林需要縫隙」的科普文章中,請考生從「森林為什麼需要縫隙」作為思考跳板,再聯想人生是否也需要縫隙?並以「縫隙的聯想」為題,結合生活經驗或見聞寫下感悟。讀題至此,題目已經出現不只一次的「聯想」,這正是題目給的明示,提醒考生從森林縫隙聯想人生縫隙。

關於聯想手法並不是寫作的新方法,相反的可能是文學中相當古典的技法。從甲類事物因著某些關聯而想到乙類事物,自《詩經》中即可看見〈月出〉一詩「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從夜空皓月聯想到美麗佳人,其中聯想的關係建立在皓月與美人對作者而言都是美好的事物。回到學測情意題,聯想的思考上,需要把「森林」和「人生」適度的建立聯想關聯,同時要回應題文中告訴我們的縫隙概念。因此,我們回頭檢視文章時試著抽換文章中的關鍵句字詞:

  • 森林的縫隙→人生的縫隙
  • 森林→人生
  • 爭搶陽光→爭搶成功
  • 拼命向上生長→拼命向上追逐名利
  • 開始共存的空間→開始共存的留白
  • 由缺乏轉化為希望的空間→由馬不停蹄轉化為休養生息的空間

樹木之間為了生存必須展開激烈的競爭。為了能多接受一些陽光,它們只能拼命向上生長。……森林要想成為孕育新生命的希望之地,就需要有縫隙……。樹木的縫隙,既是結束和開始共存的空間,也是由缺乏轉化為希望的空間。

合綴文句即是文章聯想的核心概念,而與自己相關的生活經驗即可以此做發想,留白可以是放學後到補習班前的喘息,考砸模擬考後重新調整步伐的反思。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75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