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捷|老派日曆細數台灣這些事

呂捷|老派日曆細數台灣這些事

好讀周報+老派日曆
陪你日日微閱讀➡ https://reurl.cc/E1Dm2n


2024年適逢台灣開台400年, 好讀周報連兩期推出台灣史專輯, 透過文物爬梳、老師講古, 帶你來一堂別開生面的歷史課。

文/報時光提供

●七股鹽博館 鹽滷豆花一級棒

七股,就是七個股東合夥開發;五股,就是五個股東合夥開發;八股……是明清兩代的科舉寫作標準格式……好,我扯遠了……

七股原屬台江內海的一部分,後因泥沙淤積變成陸地,曾是台灣最重要的製鹽場。近年來因為黑面琵鷺的棲息而躍上媒體版面。有機會來到七股記得到台灣鹽博物館走走,那裡的鹽滷豆花口感爽密,我每次來都要吃三碗,值得一試!

●清境農場 為何滇緬料理多?

清境農場就在仁愛鄉。來清境農場旅遊過的朋友,你會不會有個問號……為什麼這裡這麼多滇緬料理?

來!呂捷說給你聽~

國共內戰國民黨戰敗,有一隻部隊退入了泰緬邊界,就是傳說中的「異域.孤軍」。1950年代一部分的部隊撤退來台,分別被安置在桃園龍岡、新北中永和,還有一批被派到清境農場奮進墾荒!所以這裡才會有這麼多滇緬料理。因為在高山上自成一格近乎遺世獨立,所以這裡的滇緬料理特別道地。

●不是花!花壇最有名是啥?

花壇的地名由來很有趣,花壇本來叫作茄苳腳。日本人占領台灣之後因為茄苳腳的讀音近似日文的「下等客」,甚為不雅。那怎麼辦呢?

茄苳的台語讀音聽起來像英文的「GARDEN」,所以在大正九年的時候就改名為「花壇」並沿用至今。

不過花壇最出名的不是花,是磚瓦窯!這裡一度是中部磚瓦窯密度最高的地方。只是時移世易、滄海桑田,台灣的本土窯已大部分被進口磚取代了。

●蘇花公路 衝突中拓展出來

在1874年牡丹社事件後,清朝派沈葆楨來台建設開山撫番,當時闢建了北路、中路、南路三條通道,其中北路就是現在所稱的「蘇花古道」,但也因為侵犯到原住民的生活領域,引爆了1878年的「加禮宛事件」。後來換日本人來,展開「五年理番」計畫、發動「太魯閣戰役」,大小衝突不斷,在這過程中,通往花蓮的路也一點一滴地被拓展出來,1932年這條道路改名為「東台灣臨海道路」,也就是後來的「蘇花公路」。

●劉銘傳建鐵路 郵票當火車票

在劉銘傳之前,福建巡撫丁日昌就找上板橋林家林維源籌資蓋鐵路,可惜沒成功;劉銘傳則是花了兩年多,不斷上奏說明鐵路對軍事防衛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才終於獲得朝廷同意,花了九年鑿山搭橋、台灣第一條鐵路終於通車,開天第一號火車頭,是來自德國的「騰雲號」。在這裡溫馨提醒,當年坐火車不能有悠遊卡……也不用買車票!劉銘傳主政時期坐火車是用郵票,這是一種把自己當信件寄出去的概念。


延伸閱讀

系列一:好讀選書:看得見的臺灣史

系列二:總編私房書單:換個角度讀臺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