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亞兄弟自學 廢3C打造義肢
蓋度與基烏納從成堆廢棄電子零件中找靈感,不僅會親自示範義肢如何運作,也會讓青少年體驗。圖/la-provence

肯亞兄弟自學 廢3C打造義肢

【文╱陳韻涵輯】

蓋度與基烏納利用撿來的廢棄電子產品打造頭戴式接收器,收集使用者大腦的訊號,轉換為電流,接著發送到傳感器,透過無線傳輸命令機械手臂動作。

蓋度說:「我們看到身障人士面對諸多困難與折磨,我們希望讓他們感覺不到自身障礙。」

基烏納表示,第一個自製義肢是為鄰居量身訂做,藉此幫助他「獨立處理生活起居」。

法新社報導,世界上有許多人需要義肢,但義肢的造價高昂,只有10%的人能負擔。世界衛生組織警告,無力支付義肢開銷的身障人士,身體負擔會因此更加沉重。

基烏納說:「我們注意到肯亞自國外進口的義肢非常昂貴,所以我們捫心自問,『該如何解決問題?』」

這對兄弟檔在垃圾掩埋場中找到答案,他們就讀高中以來,持續在肯亞首都奈洛比周遭的垃圾場尋找被丟棄的電子產品,整新後再創機械價值,前後打造出十幾項發明。

蓋度17歲時退學,基烏納大學肄業,但他們對學習的渴望並未消退。在他們祖母家旁邊的簡陋實驗室裡,層架上擺滿科學書籍,一旁的牆上貼滿人體解剖學與元素周期表的海報。蓋度說:「我們透過閱讀書籍和聆聽醫生的說明,自主學習神經生理學。」

義肢只是蓋度和基烏納想出的發明之一,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他們曾打造一個使用紅外線技術消毒鈔票的裝置,後來又開發一台能將氧氣轉換為電能的綠能發電機,旨在應對氣候變遷。

奈洛比「賈西里穆古莫學校」創辦人姆旺吉經常邀請蓋度和基烏納到校指導學生,他認為肯亞的教育體系很少鼓勵學生創新,「發明不是學習的科目之一,創新卻是推動未來的力量。這兩個人證明了,非洲人可以對我們所知道的科技和科學做出重大貢獻。」

不過,蓋度和基烏納缺乏金援,這對表兄弟希望將他們所設計的義肢和其他發明成果,有機會轉換成商品販售。

【2023-03-20/聯合報/R09版/好讀周報國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