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邁阿密大學「羅森斯帝爾海洋、大氣與地球科學院」的科學家與研究人員收集鹿角珊瑚釋放的精子與卵子,在實驗室中培育交種珊瑚後,再移植到邁阿密近海的選定地點移植,希望藉此增加海床的穩固性。
這項研究獲得美國聯邦政府「國防高級研究計畫署」的750萬美元(約台幣2.3億元)經費挹注,旨在協助解決佛州與加勒比海沿海地區脆弱的的海洋環境,強化軍事與民生基礎建設安全。
研究人員選定邁阿密近海試行計畫,將運用交種珊瑚礁穩固海床,避免颶風破壞沿海生態。
該學院的珊瑚未來研究室主任與教授貝克說:「我們的任務是研發可以對抗海潮的交種珊瑚,結合珊瑚礁的海洋生態效益與人造消波塊、防坡堤等結構,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貝克表示,「研究人員除培植交種珊瑚,還會打造下一代的混凝土材料結構設計,結合新穎的生態工法,協助強化珊瑚在植床生長的穩固性。」
貝克團隊已著手採用新的「適應性生物學方法」來培育珊瑚,讓珊瑚長得更快且具備抵抗氣候變遷、地球暖化及海水溫度升高的能力。
珊瑚是由很多個「珊瑚蟲單體」組成的群體動物,每年只會在少數幾個夜晚產卵,根據地域性的海水溫度、月相(在地球上觀看月亮形狀變化)循環周期而異,珊瑚群體會集體釋放精子與卵子到海水中,讓受精卵有更高的機率結合形成珊瑚蟲寶寶。
在自然情況下,珊瑚蟲寶寶會隨海水及海流漂盪,直到牠們找到適合附著的地方,「定居」後便改以無性分裂生殖的方式緩慢形成體積更大的珊瑚群。不同於精卵釋放需要特定時機,珊瑚蟲一年四季都可以無性生殖,產生更多基因相同的珊瑚蟲。
科學家利用珊瑚無性生殖的特性分枝後,以扦插在養殖基座和培育架上,或以繩索吊掛來培殖珊瑚,待珊瑚群體夠大後,再移往開放海域的選定地點移植並固定,待珊瑚蟲以無性生殖長出更多珊瑚。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