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養有愛堪比手足 家扶:歡迎有未成年子女家庭加入服務
寄養有愛堪比手足 家扶:歡迎有未成年子女家庭加入服務 圖文/家扶基金會提供

寄養有愛堪比手足 家扶:歡迎有未成年子女家庭加入服務

大眾多以為擔任寄養家庭需等待退休閒暇,或子女已成年才適合,然據衛福部統計,每3戶寄養家庭中就有1戶家中有未成年人口。近五年新進寄養家庭父母年齡近六成介於「40-55歲」,其子女年紀多屬未成年,且與寄養童相仿,更有助於服務。對在學中的孩子來說,寄養童與寄養家庭的相處點滴,情感交流,不亞於血緣手足。

〈故事一〉

寄養家庭孫亞洲和張惠芳夫妻加入寄養服務兩年多,支持繼續服務的最大動力,是來自他們的子女。原以為兩個青春期的女兒,與寄養童生活會需要時間磨合,但沒想到反而是搶著和他玩!曾有一個寄養童剛來時才兩歲,因在原生家庭缺少刺激,整天說不到一句話,一家人為訓練他開口說「謝謝」,說學逗唱不下上百次,當寄養童終於說出「謝謝」時,全家欣喜若狂!一家人因寄養服務而有更多共同話題,關係也更緊密,帶動家庭溫馨氛圍。

大女兒子淇說:「每次心情不好時,寄養童都是第一個發現,會跑來抱我、安慰我!」憶起這貼心的舉動常會落淚,手機裡滿滿是和寄養童的合照。悅庭道:「現在的寄養童是小baby,半夜哭鬧時,爸媽要起來哄,想到他們也是這樣把我照顧長大,真的很辛苦!謝謝爸媽!」兩個女兒原本即貼心懂事,共伴寄養童學習成長,更培養出關懷力與同理心等良善特質。

〈故事二〉

寄養媽媽石娜麗的小女兒賴珮禎,從5歲開始就和各個來到家裡的寄養童一起長大,現在的寄養童阿奇已來5年多,與珮禎年紀相仿,更視她為學習對象。阿奇因有過動症、注意力不集中,珮禎為了教會阿奇烏克麗麗和杯子舞花了一兩個月時間未曾抱怨!珮禎提到:「寄養童剛來時因被家暴、渾身是傷,讓我們很心疼,媽媽說他只是缺乏關愛,要我多關心他。現在我們一起玩耍讀書,就像親姐弟,他要回家時,我應該會很捨不得,真希望那一天不要太早來臨。」

石娜麗分享:「一晃眼10個年頭過去,家人參與、社工陪伴的感覺很重要。有次寄養童在學校誤傷同學,對方家長氣得說要提告,社工協助過程讓我覺得這件事不是自己扛、有後盾!」家扶基金會從家庭詢問欲成為寄養家庭的那一刻起,提供完整服務,包括簡介、訓練和社工專業,更有喘息、聯誼、健檢或福利事項,因應不同類型家庭提供資源,以穩定寄養童安置。

認識寄養家庭

金鐘主持人曾國城第二年代言家扶基金會寄養家庭招募計畫,他說「每一個孩子的未來都有無限可能,若能在他們最需要時伸出手、拉一把,接住他們的需求,孩子的未來就會不一樣!」

家扶基金會社會資源處林秀鳳處長表示:「近年提出申請並通過成為寄養家庭約百戶左右,這些新進與既有寄養家庭的服務量能,與每年約有2,200位失依兒少亟待被安置的需求,尚有很大的落差。」她呼籲各界一起「打開家門 讓愛住進來」,只要年滿25歲、國民義務教育以上學歷、穩定收入及足夠空間,都可加入服務行列。(更多資訊:https://fostercare.ccf.org.tw/

延伸閱讀:寫作談親情 貴在真摯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