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總自認明智
鄧寧—克魯格效應

傻瓜總自認明智

文/侯勝宗

1995年4月19日美國匹茲堡發生一樁銀行搶案。搶匪麥克.亞瑟先在臉上塗了檸檬汁,然後去搶銀行,因他相信檸檬汁可作為隱形墨水。不可思議的是,麥克.亞瑟被捕時卻不解地說:「但我塗了檸檬汁了啊!」

此種無法察覺到自身無知,而錯誤放大自己的認知偏差,導致錯誤行為但仍不自知,學理上稱為鄧寧—克魯格效應(DK effect)。此一效應係由兩位社會心理學家—大衛.鄧寧和賈斯汀.克魯格,於1999年在《無能與無知:對自身無能的認知困難如何導致無端自負》論文發表,指「在某項任務上能力低下的人,往往會高估自己。」

鄧寧—克魯格效應無所不在,筆者研究的計程車產業數位轉型,也有類似觀察。筆者調查衛星派遣科技如何影響計程車司機的開車與賺錢行為,透過直接訪談或間接研究超過四千多位司機後,歸納出一個結論:能力愈欠缺的司機,愈無法察覺到自身的偏執,高估了自己能力,拒絕使用派遣科技。

對此種因為認知偏差,產生虛幻的自我優越感,而錯誤放大自己的現象,鄧寧和克魯格提出四點發現:一、能力差的人通常會高估自己的技能水準;二、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確認識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之水準;三、能力差的人無法認知且正視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極端程度;四、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夠經過恰當訓練大幅度提高能力水準,最終會認知到且能承認之前的無能程度。

鄧寧和克魯格的發現也曾出現在大文豪莎士比亞的《皆大歡喜》作品中:「傻瓜認為自己是明智的,而聰明的人認為自己是個傻瓜」。其實鄧寧—克魯格效應不只解釋為何自負的計程車司機拒絕採用科技,也可說明為何酒後駕車者都覺得自己的開車能力不會受酒精影響,同時也可用來(部分)分析現今的社會亂象與國際政治事件。例如:台灣為何從全球防疫模範生陷入今日的防疫亂象、大陸為何要堅持封城清零、俄羅斯為何甘冒爆發第三次大戰風險仍要出兵烏克蘭、為何企業領導人無法聽進基層員工心聲…。此種「無能者的錯誤評價源自於對自我的錯誤認知,有才能者的錯誤評價則源自於對他人的錯誤認知」,導致今日世界許多的紛亂與衝突。

要如何不掉入陷阱呢?謙卑和開放是兩大關鍵。愈是上位者與有能者,愈要以謙卑和開放態度,時時重新歸零,進行三階段的持續更新:學習、去執與再學習;領導者唯有真心傾聽和自己相左的不同觀點,時時檢視自己的盲點與偏見,決策時才能避免認知偏差。如同哲學家蘇格拉底兩千多年前所說:「我知道我很聰明,因為我知道我什麼都不知道。」

對了,最後要跟讀者說,鄧寧和克魯格兩位教授後來因為此一研究發現,獲得了兩千年搞笑諾貝爾獎的心理學獎殊榮,表彰他們揭露出此一真實又諷刺的社會現象,引領世人深思。(作者為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特聘教授)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