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意義永遠改變
瑞典很早就流行居家工作,位於斯德哥爾摩的 Hoffice,Soho族享受在家工作、又有「同事」為伴的愉 快。(圖/取自網路)

工作意義永遠改變

撰文/馬斯拉赫、雷特 翻譯/甘錫安

所有人的工作模式幾乎都因為這次疫情而有所改變。數百萬人失業、強制休假或改成居家工作。與民生相關的必要勞工仍然在公司上班,但工作量大幅改變,包括更多的安全程序並體認到傳染病是新的職場災害等。美國勞工統計局指出,單就2020年4月,美國就業人口減少了2050萬。服務業受到的衝擊最大,娛樂及餐旅業減少了770萬個職缺,其中有550萬個屬於餐飲場所。

●缺點╱勞工缺乏支援 容易工作倦怠

遠端上班完全抹除工作和家庭的界線,尤其是有照顧小孩和居家上課與工作需求的家長。隨意召開或冗長的視訊會議干擾工作效率,有時甚至危害同事關係。必要勞工經常發現,雇主因應供不應求的唯一策略是要求勞工更努力工作,但勞工經常缺乏支援。許多員工必須面對個人防護設備不足,同時感覺待遇不公。娛樂及健身場所停業,大眾更難在疲憊之餘放鬆及恢復身心。由於這些改變,員工感到壓力造成疲勞,對職場更加失望和悲觀,同時喪失自信,這些都是工作倦怠的徵兆。

●優點╱免除通勤時間 更能掌控進度

在此同時,有些員工發現居家工作的優點,例如擁有舒適的家庭辦公室或育兒責任較少的人。單獨在家工作讓他們更能掌控進度且不容易分心,免除通勤則有更多時間和體力,又能省錢。過往在工作場所經歷的不愉悅或不友善,如今不必再面對。

●效應╱工作模式改變 自行辭職增加

疫情讓許多人發現工作模式有可能改變,這種體認或許是許多人決定離職的原因之一。去年底,服務業和餐旅業面臨難以吸引員工回到低薪高勞力工作,許多職位依然空懸。美國有450萬人(約為總勞動力的3%)在去年11月自行辭職,代表他們不滿意目前的職位,想尋找更好的工作。但解決工作倦怠問題的責任不應該推給個別員工,職場環境必須改變。工作倦怠的原因是雇主沒有解決長期工作壓力因素,必須更著重於調整或改善職場環境。職場環境該如何改善,才能協助員工生活得更好,而不是精疲力竭。

●改善╱調薪調假 專注有意義的工作

近兩年來,工作狀態變得更好的員工通常是因為有較多資源,例如擁有舒適的居家環境,而不是雇主的遠見。但檢視哪些措施在這段期間協助提高員工生產力以及工作滿意度,雇主可從中獲取不少心得。舉例來說,無意義的會議和開放式辦公室並不會使員工焦慮;員工應該專注於有意義的工作上,並非承擔工作而忙到累垮。有些公司正在嘗試以更高的薪水或休假福利來召募員工,改善職場環境能產生長期的影響。

工作耗費人們許多時間、才能和潛力,而人人都希望兼顧工作與更長久及更好的生活品質。(文中插題為編者所加)

● 本文取自《科學人》雜誌2022年5月號,更多的內容歡迎閱讀《科學人》雜誌。相關訊息網址:http://sa.ylib.com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69期》